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into Public Culture Service

  • Ma Yanxia
Expand
  • Luoyang Normal University, Luoyang 471022

Received date: 2014-03-06

  Revised date: 2014-03-21

  Online published: 2014-04-05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ly summarizes the current research from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erspectives, and the participants, participating mod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participation and participating mechanism are examined from the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while from the practical perspective the summary is made from countryside, urban community, library and museum. Then secondl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questions existing in the current research, such as, lack of depth, theoretical consideration and feasibility study, and inadequate in plausible route exploration in policy and relevant efficiency analysis. And lastly some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ed, which includes: expansion on study from diversified perspectives, emphasis on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different theories in China, complete summary of current experiences and enlarging 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s, and more importantly, the study on the basic rules of public culture service and the analysis on the plausible route exploration in policy and relevant efficiency analysis.

Cite this article

Ma Yanxia . A Review on the Study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into Public Culture Service[J].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ervice, 2014 , 58(07) : 137 -144 . DOI: 10.13266/j.issn.0252-3116.2014.07.023

References

[1] 沈中元.全球化下非政府组织之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03.

[2] 姚远.非政府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模式构建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8.

[3] 王会会.非营利组织参与公共服务:基于杭州市的实证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0.

[4] 徐玲.发挥非政府组织在统筹城乡公共文化建设体系中的作用[EB/OL].[2014-02-02].http://www.bjqyg.com/magazine/detail.aspx?ID=188.

[5] 姜亦凤.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中的公民参与研究[D].青岛:中国海洋大学,2008.

[6] 孙晓莉.公共服务中的公民参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9(4):114-119.

[7] 刘文俭.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对策研究[J].行政论坛, 2010(3):80-83.

[8] 黄明涛.公民文化权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3.

[9] 侯玮辰.民国时期社会力量建设图书馆分析[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9(4):33-38.

[10] 张秀梅. 在我国利用私人慈善资本合办图书馆分馆的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09(7):113-118.

[11] 王子舟. 伟大的力量来自于哪里——解读社会力量办馆助馆[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3):26-30.

[12] 陈志青.公民参与的诸模式:公共行政理论的观点[J].行政论坛, 2009(6):10-14.

[13] 巩玉涛.农村社会组织参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 2012(21):200-203, 206.

[14] 陈志强.非政府组织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J].北京观察,2008(3):54-57.

[15] 谷丽君.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机制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09.

[16] 黄洁英.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研究——基于上海市徐汇区政府文化职能的视角[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7] 崔永江.公民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及措施[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16):44-45.

[18] 刘红纯.社会力量参与文物博物馆经营的可行性[J].艺术百家,2006(7):156-157, 79.

[19] 马艳霞.促进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事业的途径与措施[J].图书情报工作,2011,55(23):89-92.

[20] 吴庆珍.民间资金投入导向与区域文化发展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3(7):36-40.

[21] 匡贤明,夏锋,何冬妮.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中国:公共服务体制建设与政府转型国际研讨会”观点综述[EB/OL].[2014-02-11]. http://www.cenet.org.cn/article.asp?articleid=21979.

[22] 刘智勇.柔性组织网络建构:基于政府、企业、NPO、市民之间参与与合作的公共服务供给机制创新研究[J].公共管理研究, 2008(2):165-177.

[23] 王素芳.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制度保障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 2010(4):4-9.

[24] 张良.文化参与机制: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制度供给——以宁波市鄞州区为分析对象[J].学习与实践,2012(7):122-127.

[25] 梁立新.公共文化服务多元参与机制创新研究[J].学术交流,2014(2):191-195.

[26] 王京生.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作为民生大事抓紧抓好[M]//李景源, 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7).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27] 陈立旭.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投入与管理方式——基于浙江实践经验的研究[M]//李景源, 陈威.中国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报告(2009).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8] 黄振平.民营资本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以江苏省南通市为例[J].艺术百家,2009(7):1-5.

[29] 汪利锬.我国参与式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理论模型与经验证据[J].财经研究, 2011(5):15-24.

[30] 郑丽萍.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研究——以浙东南地区的社会实践为例[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 2012.

[31] 王达梅.社会组织服务: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可忽视的力量[J].党政干部论坛, 2011(2):32-34.

[32] 侯江红,张娜.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研究——以云南省农民培训为例[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 2011(6):34-37.

[33] 丁盼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2.

[34] 刘彦武.社会力量与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3(3):9-11.

[35] 高玉冰.我国城市社区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

[36] 吴春.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公共服务供给的困境与破解[J].理论学习, 2012(3):48-51.

[37] 阮可.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力量参与研究[J]. 文化艺术研究,2013(3):64-69.

[38] 张广钦.民营图书馆的界定、类型与研究现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6-10.

[39] 范凡.晚清至民国时期私立图书馆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7,51(1):19-21.

[40] 杨玉麟.关于“社会力量参与图书馆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图书与情报,2008,52(1):8-11.

[41] 马艳霞.国内外社会力量参助图书馆建设的特点与启示[J].图书情报知识,2009(6):44-50.

[42] 马艳霞.基于案例分析的私人图书馆运作模式与启示[J].情报资料工作,2011(2):105-109.

[43] 吴汉华.国内民间图书馆研究综述[J],图书馆建设,2013(6):1-7.

[44] 王子舟,尹培丽,吴汉华.中国民间图书馆的多样化特征、信息化水平与其公共空间效用[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3(5):77-78.

[45] 民营博物馆的中国式生存[EB/OL]. [2014-02-10].http://topic.artron.net/topic/100825/.

[46] 苏东海.南通博物苑诞生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N].中国文物报, 2005-09-09(7).

[47] 辛泸江.关于加强民间博物馆管理的思考[N].中国文物报, 2002-03-15(6).

[48] 甄朔南.私人企业办博物馆一些问题的思考[J].中国博物馆,1998(4):20-23.

[49] 吕济民.论私人博物馆的基本规范[C]// 北京博物馆学会.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二届学术会议论文集.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7:10-19.

[50] 叶新琼.加强民办博物馆管理的思考[N ].中国文物报, 2006-11-24(6).

[51] 张国超. 我国民办博物馆的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J].江西社会科学,2011(4):156-160.

[52] 韩涧明.让民间博物馆可持续发展[J].收藏,2010(4):21-22.

[53] 陆建松, 陆敏洁.民办博物馆发展的现状、问题和政策思考[J].文物世界,2011(3): 69-75.

[54] 宋向光.物与识:当代中国博物馆理论与实践辨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55] 鄞州区政府.宁波市鄞州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若干意见(试行)[EB/OL].[2013-06-21]. http://qyzc.ningbo.gov.cn/art/2013/6/21/art_18295_83.html.

[56] 吴莘超.公益性文化事业吸纳社会力量的政策选择——以浙江民办博物馆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06.

[57] 齐敏.中国大陆社会力量介入文化遗产事业管理经营问题[D].西安:西北大学,2009.

Out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