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期目录

  • 全选
    |
    目录
  • 目录
    2025, 69(9):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研究论文
  • 研究论文
    苏君华, 宋雯琪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为探讨数据交易市场中各个要素的动态变化及其相互作用,揭示数据交易对市场和社会经济的影响机制,探索更有效的管理和交易模式。[方法/过程] 采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探索数据交易市场中的数据流转机制及其动态性,将数据交易市场细分为数据资产管理、交易机制、监管与合规以及市场动态4个核心子系统,并通过Vensim PLE软件进行情景仿真,以深入探讨各子系统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市场整体性能的影响。[结果/结论] 通过对数据交易市场的系统性分析,揭示数据流转中的关键驱动因素和核心问题,提出促进市场健康发展的策略建议,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市场实践提供参考。
  • 研究论文
    乐承毅, 孔维伟, 李雯欣, 王子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保留现象是破坏知识共享与创新、阻碍社区发展的关键问题。基于社会学和心理学相关理论,从个体和社区环境两个层面划分知识保留影响因素,剖析虚拟学术社区的用户知识保留现象的多重动因。[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基于csQCA与决策树的两阶段定性和定量混合研究方法,通过问卷收集理工、经管和医学3种不同学科虚拟学术社区的用户数据,对比分析用户知识保留的多重构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①虚拟学术社区用户知识保留现象受个体和环境层面多个因素联合作用且存在多种构型组态;知识权力仍是导致线上学术社区用户高知识保留现象的首要原因;②不同学科性质的虚拟学术社区高知识保留现象的组合构型不尽相同;理工社区用户的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和知识保留主观规范在发挥主要影响,经管社区中知识权力的影响更为普遍和直接,而心理所有权的影响较少;医学社区用户个体因素往往与环境层面的社区互惠和隐私保护共同作用;③该混合研究方法的研究结果能够相互验证、相互补充,提供更全面的结论。研究可丰富和拓展虚拟社区领域的知识保留现象研究的理论和方法,也可为虚拟社区解决知识保留问题、促进知识共享提供启示借鉴。
  • 研究论文
    沈湘, 于改红, 王丽, 张智雄, 刘林林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深入分析开源信息在复杂国际形势下的科技战略情报研究价值,拓展新型文献情报工作和智慧型图书馆服务。[方法/过程] 基于DIKW层次模型以及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十余年的科技战略情报监测服务云平台技术,构建集成电路领域开源科技信息动态监测与情报服务体系,包括集成电路领域监测目标数据体系(数据集成)、监测信息组织体系(信息组织)、集成电路情报知识组织体系(知识加工)、智慧情报服务体系(智慧凝练)四大部分。[结果/结论] 通过一系列集成电路开源情报服务实践,形成常态化服务机制,验证了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具有进一步拓展的价值和意义。
  • 研究论文
    阮伟南, 张志强
    [目的/意义] 随着我国科技实力和国际形象的快速提升,大国之间的科技竞争无疑将成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进程中不可避免的常态化挑战,而科学家是推动国家竞争力发展的最强内生力量。[方法/过程] 基于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科学奖获奖科学家的传记等质性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以生命历程视角研究顶尖科学家流动的影响因素,全面系统地揭示影响科学家流动的关键要素与影响路径。[结果/结论] 科研需求、知识环境、经济需求和国家局势是影响科学家流动的外部因素;家庭生活和个人因素是影响科学家流动的内部因素;外因和内因可以通过直接路径影响科学家的流动意愿,外因还能通过间接路径影响科学家的流动意愿;以科学家获得诺奖时是否隶属于出生国为依据,划分的流失组和非流失组科学家之间的流动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最后,从科技投入、创新文化、考核制度、社会保障、情感认同5个方面得到启示、提出建议。
  • 研究论文
    王馨笛, 赵宇翔, 宋小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社交媒体示能性为各级医疗机构、企业及个人在社交媒体上参与健康科普信息实践提供行动上的可能,研究老年人如何通过代际支持学习并分享健康科普知识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基于社交媒体示能性的理论视角,从人机交互和人际交互两种技术赋能方式总结4项社交媒体示能性,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分析社交媒体示能性如何影响代际学习对老年人健康科普知识分享行为的重要作用,以及老年人自我效能的调节效果。[结果/结论] 发现代际沟通和代际知识转移受到审美示能性、自我表达示能性和协作示能性的积极影响;代际沟通和代际知识转移均积极影响老年人健康科普知识分享行为;老年人的自我效能对代际沟通和其健康科普知识分享行为之间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 研究论文
    陈璟浩, 贾枫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索影响文旅短视频传播的主要因素,重点研究短视频所使用的信息框架和叙事方式,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引发情绪效应并进一步影响观众的点赞、评论和转发等信息采纳和分享行为。[方法/过程] 基于刺激—有机体—反应(S-O-R)理论,以2023年9月1日至2024年1月20日抖音平台上发布的1 947条文旅宣传短视频为分析对象,采用回归分析,结合有中介的调节变量检验,系统地探讨体验框架、地方符号叙事、一家亲隐喻叙事、流量群体叙事对受众信息采纳和分享行为的影响,并考察情绪效应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结论] 体验框架正向影响观众的点赞、评论和转发行为。喜爱情绪在体验框架与点赞、评论和转发之间起到中介作用,而快乐情绪未能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一家亲隐喻叙事对喜爱情绪具有正向调节作用,流量群体叙事对喜爱情绪则具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扩展了媒体框架理论在文旅宣传短视频中的应用,验证了不同叙事方式对情绪效应的调节作用,为文旅宣传短视频内容创作提供了实践指导。
  • 研究论文
    岑汪慧, 韩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从信息行为视角阐释Altmetrics数据生成过程,并基于此发现、识别并挖掘中文Altmetrics发展存在的主要困境,为培育中文学术生态的Altmetrics应用场景提供重要参考和实践指导。[方法/过程] 以Altmetrics提出过程及内涵嬗变为研究逻辑起点,从用户信息行为视角剖析Altmetrics数据的生成过程,结合中文网络社交平台环境的特殊性,总结中文Altmetrics的发展困境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结果/结论] Altmetrics数据是各利益相关方依赖网络平台的信息行为结果,一方面体现为单个用户的信息行为生命周期各阶段数据累积,另一方面体现为众多利益相关方以网络平台为中心的信息行为协同与交叠涌现过程;科学交流功能异化是中文Altmetrics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集中表现为:Altmetrics发展的内生性动力不足,Altmetrics发展的相关利益方共识欠缺,Altmetrics发展的数据聚合性工具缺失。可通过构建多元激励与协同机制、加强共识与协作、构建智能数据集成与分析平台等对策突破Altmetrics发展困境。
  • 研究论文
    王欣雨, 王怡, 邵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针对目前图书馆联盟发展缓慢、服务弱化的问题,提出“重构”作为联盟智慧化转型的有效方案,规划具体实施步骤,推动联盟形成新的服务模式和技术方案,以满足用户和社会对信息和知识不断增长的需求。[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的方法,总结现有国外图书馆联盟的转型发展趋势,梳理和分析智慧图书馆联盟的案例,讨论智慧图书馆联盟重构的实现路径,并为其改进和完善提供依据。[结果/结论] 基于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智慧图书馆联盟重构可以从系统选择、人员配置、服务构建、迁移及维护几个方面来实现,除了联盟整体方案外,还需要从技术角度确定联盟成员馆的详细迁移方案。未来联盟重构需要从技术创新和联盟合作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 研究论文
    秦鹏晰, 刘万国
    [目的/意义] 数智时代带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变革要求全面提高公民数字素养,构建全民数字素养框架旨在为公民素质的跃升提供指南。[方法/过程] 以《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为指导,构建数智时代我国全民数字素养框架,包含数字伦理、接入、社交、消费、生产、决策等6项一级指标,24项二级指标,并选取2 719名被试开展实证研究。[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公民数字素养水平整体较好,但也存在数字接入与数字生产能力不足、大学数字素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不同年龄段群体表现差异较大、城乡二元化问题仍然严峻、数字素养发展战略适应性不佳、尚未在社会层面形成数字素养培养体系等问题。对此,研究提出加强对数字消费行为的监督与数字生产的正向引导、持续扩展大学数字素养教育功能、全方位营造和谐向上数字文化氛围与绿色健康网络环境、夯实农村偏远地区数字素养教育根基、制定地方性数字素养发展战略规划、加深社会各界在数字素养培养领域合作等建议。
  • 研究论文
    董盼盼, 李永明, 李双双
    [目的/意义] 开发移动短视频APP用户体验量表,为移动短视频APP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 基于感知示能性理论,根据文献调研与小组讨论结果构建定性量表,通过预调研定量优化量表,开展正式调研获取数据,对有效数据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与验证性因子分析,修正并形成正式量表。[结果/结论] 正式量表包括感知物理示能性、感知认知示能性、感知情感示能性、感知控制示能性与感知交互示能性5个主维度、10个子维度与30个题项,并利用正式量表测度移动短视频APP用户体验水平。
  • 研究论文
    陆彩女
    [目的/意义] 从预印本平台运营管理者与图书馆员双重角色出发,阐述预印本评审及评审后预印本的现状、影响及图书馆应对策略,为我国预印本平台开展预印本评审提供参考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网络调研法剖析预印本评审及评审后预印本的概念、兴起特点及其对传统学术交流体系的影响,最后从图书馆角度分析其对图书馆的影响与对策。[结果/结论] 预印本评审及评审后预印本影响了图书馆的资源建设与保存,改变了用户的科研信息需求,也将影响图书馆在开放获取方面的努力方向。图书馆既是预印本、预印本平台的宣传者、建设者与运营者,还是预印本评审服务的资助者与技术支持者,应积极参与预印本评审元数据建设、开发索引工具、考虑担任预印本评审协调员并开展相关培训,以支持预印本评审的健康发展,推动学术交流生态的良性循环。
  • 综述
  • 综述
    张小燕
    [目的/意义]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但其面临的数据安全等问题日益严重,亟待积极治理。梳理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相关研究,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实践与策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对国内外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文献进行归纳梳理,分析与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密切相关的数据风险、数据治理面临的挑战、治理原则以及治理策略的主要观点和研究成果。[结果/结论] 生成式人工智能带来的数据风险、数据治理面临的挑战是目前研究的焦点,且研究视角多样,并已基本形成一致共识,由此催生数据治理的全新命题。但在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策略研究方面,显现出论题零碎化、治理理念和主张尚未达成一致共识的特点,忽略了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的全球化,研究视角较为单一。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应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发挥行业主体的自我监管作用、参与和推进数据治理的国际合作、构建多元协同的数据治理文化、生成式人工智能数据治理的中国方案等。
  • 简讯
  • 简讯
    2025, 69(9): 149-15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