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4, 68(2):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吴雅威, 李宇佳, 龚蛟腾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探析科技智库在知识服务过程中的关键需求,可为外部机构优化配置资源,进而更高效、精准地服务科技智库提供参考,也为科技智库知识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状态提供科学与客观的测度标尺。[方法/过程] 通过半结构化访谈获取原始资料,运用扎根理论方法探索科技智库需求的内容、类型与特征,最终得到 100 项初始概念、 23 项范畴与 7 项主范畴,逐步提炼出科技智库需求的 MCRT 理论分析模型,同时进一步分析需求的形成与管理机制,各主范畴之间的关联及其如何作用于知识服务过程,并辅以案例进行解析。[结果/结论] 用户需求与自身发展能够触发科技智库需求,并遵循“刺激—产生—评估—匹配”四个阶段的需求管理机制。科技智库需求包括物质资源、智慧协同、用户需求、自身特质四项维度,各个维度之间关联密切且共同作用于知识服务过程,即物质资源的传递共享和有序流通,可激活智慧协同,优化自身特质;智慧协同可对物质资源及其产品进行分析研判,也可介入用户需求产生环节;用户需求可使物质资源建设更具针对性,亦可驱动智库改善自身特质;自身特质可对用户需求进行序化管理,也可探索物质资源的高效集成与应用机制,最终提升成果整体效能。
  • 理论研究
    张瑜祯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科学数据是国家发展的重要资源,随着科学数据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安全问题也随之而来。为更好保障数据安全,管理科学数据,本研究从现实需求出发,梳理已存在的科学数据安全问题,构建科学数据安全问题成因模型,归纳成因机制。[方法/过程] 在现有理论基础上,运用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开展研究,深度访谈 22 位来自不同科学体系和学科领域的科研人员及科学数据管理利益相关者,使用三级编码方法整理访谈资料,分析科学数据安全现状,构建科学数据安全问题的成因模型。[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科学数据安全的成因模型包含意识、需求、管理、制度、社会环境、设施环境以及安全隐患 7 个维度,科学数据全生命周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可能遇到安全威胁。
  • 工作研究
  • 工作研究
    高春玲, 宋金劢, 胡雅悦, 董天宇, 王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总结和探讨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研究与实践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关键问题,重振与彰显公共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推进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服务的高质量发展。[方法/过程] 基于网络调研法以及案例研究法,系统总结我国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的研究现状,关注目前公共图书馆研学用户的类型、研学基地的情况以及图书馆研学旅行的合作机构等,深入分析典型案例,并针对推进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科学研判。[结果/结论] 公共图书馆开展研学旅行服务,需要推进研学标准规范建设、完善研学课程体系、明晰公共图书馆研学活动角色及服务意识、培育专业性研学导师队伍、重视研学活动评估成效,助力公共图书馆研学旅行提质增效。
  • 工作研究
    田兆雪, 任奕, 王媛, 林佳, 韩丽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构成重大威胁,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双碳”(碳达峰、碳中和)上升为国家战略。双碳作为一个新兴的交叉学科领域,发展迅速,信息更新快,且来源相对分散,对于用户全面、精准获取该领域信息资源带来较大困扰。研究以双碳领域为例,探索图书馆构建一站式、全方位、多层次信息资源导航、深化交叉领域学科服务的思路和方法,以更好地服务国家重点发展战略。[方法/过程] 经过对校内相关院系师生的详细调研,清华大学图书馆以丰富馆藏资源为基础,以用户需求为导向,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各类专业信息资源,使用 LibGuides 平台初步建成双碳资源专题导航。[结果/结论] 总结双碳导航建设的经验和方法,提出进一步深化交叉、前沿、挑战性学科领域导航服务的思路,包括转变用户角色、吸引用户深度参与,技术和传统多途径并举、保障导航的时效性、有效性、准确性,以及提升平台服务质量、合力深化知识服务等。
  • 情报研究
  • 情报研究
    陆泉, 秦雨萱, 陈静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前沿技术的跨学科应用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识别学术文献中潜在的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有助于发现驱动目标学科领域发展的创新机会,助力我国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方法/过程] 基于组合创新思想与学术论文大数据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识别框架,首先基于主题模型和词向量模型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组合适配度指标,通过借鉴其他学科领域对前沿技术的应用来评估目标学科领域主题与前沿技术搭配的合理性;其次基于前沿技术与目标学科领域主题的共现分析构建跨学科“技术—主题”组合新颖性指标,筛去新颖性不足的“技术—主题”组合,即可得到适配且新颖的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结果/结论] 根据构建的框架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图情领域学术研究中的创新应用,共识别出 14 个适配且新颖的跨学科“人工智能技术—图情领域主题”创新组合。结果表明该框架识别跨学科“技术—主题”创新组合的有效性,可为各学科领域的科技创新提供前瞻性指引。
  • 情报研究
    徐硕, 李静鸿, 安欣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为识别及预判当前受到高度关注的颠覆性技术,以专利术语为基础构建颠覆性技术识别指标,并对太阳能光伏领域的专利进行实证研究。[方法/过程] 基于全文本内容,兼顾技术创新性和技术影响力两个维度,构建涵盖 5 个指标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指标体系;并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抽取专利术语,将识别问题转化为经典的二分类问题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同时针对训练样本类别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引入决策曲线分析以确定最优的分类阈值。[结果/结论] 实证研究在太阳能光伏领域 2 196 个专利中预判出 91 个颠覆性专利,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验证本文提出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为颠覆性技术预判、专利价值衡量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 情报研究
    韩雯倩, 李健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通过实证研究揭示异质性大学生双创团队协同信息利用行为过程和影响因素,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开展创新创业提供理论支持。[方法/过程] 采用参与式观察和半结构化访谈法收集数据,通过扎根理论三级编码对异质性大学生双创团队协同信息利用行为进行探索性研究。[结果/结论] 核心研究发现如下:①异质性大学生双创团队协同信息利用行为贯穿创新创业全过程中,包括创意孵化、创业计划、项目成型、创业落地、稳定运营(改革完成) 5 个创新创业阶段;②为达到每个阶段的不同目的,团队协同利用多种信息解决问题,最终实现创新创业;③影响异质性大学生双创团队协同信息利用行为的因素分为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成员能力素养因素”和“成员关系因素”,外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基于此,从信息利用的视角向团队、高校和社会提出保障双创团队有效信息利用进而提高团队创新创业效果、以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建议。
  • 知识组织
  • 知识组织
    许明珠, 王克平, 孙华伟, 范颜铄, 何祚艺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大数据给企业情报工作带来极大的挑战,如何整合海量、多源、异构且动态变化的市场活动事件大数据,并从中挖掘有价值的情报,实现企业竞争情报和态势理解的序化,是企业情报管理工作的关键。[方法/过程] 尝试从企业情报事件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新的企业竞争情报及态势大数据组织模型——企业竞争情报态势关联图谱。在此基础上,探究企业竞争情报态势关联图谱的构建流程及具体应用。[结果/结论] 所提出的企业竞争情报态势关联图谱能够实现事件、实体及其相互关系的知识表示、结构化组织与有效管理,可以丰富情报学中信息组织的理论和方法体系。同时,能够服务于企业竞争情报态势的全面监控与感知,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情报支撑。
  • 知识组织
    杨鑫, 陈涛, 夏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文化遗产是赓续中华文脉的重要载体,其语义化组织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应有之义。构建文化遗产一体化本体模型,有利于促进文化遗产之间的知识互联互通,为文化遗产知识内容与概念提供形式化表达方案。[方法/过程] 系统调研文化遗产元数据与本体方案,立足文化遗产整体和内部联系,复用并扩展Schema.org 词表,从文化遗产共同特性(内涵角度)、一般特性(特性角度)和独特个性(分类角度) 3 个维度,构建契合文化遗产和特定资源类型的一体化知识模型。[结果/结论] 以福建土楼和客家土楼营造技艺为实例,验证该本体的可用性和可靠性,以期为文化遗产语义化描述提供思路借鉴。
  • 综述述评
  • 综述述评
    陈亮, 陈利利, 许海云, 魏超, 苏娜, 尚玮姣
    [目的/意义] 专利挖掘是获取技术情报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驱动下,专利挖掘不仅在方法自动化、智能化和挖掘深度、精确度上取得了长足进步,而且展露出数据与算法紧密融合的发展新范式,亟需通过综述形成对其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全面认识。[方法/过程] 将文献调研活动的主要环节连成闭环“检索→筛选→梳理→查漏→拓展和再次检索”并持续更新、反复迭代,调研范围包括国内外专利挖掘的相关论文、专利、数据集、算法竞赛评测活动、专利信息服务平台乃至代码托管网站和模型托管网站,并在叙述内容中穿插专家访谈、竞赛选手交流会以及笔者学术成果评审意见中获得的相关信息,最终完成对专利挖掘的系统综述。[结果/结论] 专利基础资源的种类和数量较之前增长较快,专利挖掘方法的训练和性能评测逐步具有数据基准和统一测度标准;专利挖掘前沿方法紧跟智能技术发展步伐以实现技术升级和性能提升,而统计学习、人工规则、软件工具等传统方法也在学习成本、实践成本和方法效果的平衡中得到优化和发展;专利挖掘的研究范围实现了从数据处理、规范化到专利基础服务和技术情报分析的全面覆盖,并开启了专利智慧法律的探索。
  • 综述述评
    杨冠灿, 行佳鑫, 王雪, 赵云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技术会聚作为推动技术创新的关键因素,实现其早期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从复杂动态视角出发对现有技术会聚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方法/过程] 首先,对技术会聚预测相关理论、特征与测度指标进行系统梳理;其次,从复杂性视角出发探讨当前研究对于技术会聚形成机制的理解与实践;再次,从动态性视角出发对当前技术会聚预测研究所采用的动态表示方法进行讨论;最后,结合复杂动态视角对当前技术会聚研究所面临的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对未来研究发展方向进行展望。[结果/结论] 现有研究普遍缺乏对技术会聚过程中动态性和复杂性的充分理解,针对技术会聚中技术重组机制、网络异质性、节点动力学及语义特征最优表示方式的探索或可成为提升技术会聚预测能力的突破点。
  • 简讯
  • 简讯
    2024, 68(2): 0-封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24, 68(2): 148-14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