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 2023, 67(24):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吴云志, 于洋, 那春光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在借鉴国内外现有教育策略基础上,以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的内涵为出发点,设立科学合理的目标并提出相应的推进对策,以期能够为我国高校数字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高校图书馆开展的数字信息素养教育实践进行系统梳理,分析数字信息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设立目标,提出新时代大学生数字信息素养教育质量发展的对策。[结果/结论]应当高度重视并支持我国高校的数字信息素养教育,以高校图书馆为主要教育阵地,丰富数字信息素养课程内容与教育教学方式,协同政府与社会层面形成多部门协作的教育模式,促进学生在大学生涯中提升数字信息素养。
  • 简讯
  • 简讯
    2023, 67(24): 12-1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储节旺, 罗怡帆, 李佳轩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AIGC是继PGC、UGC之后新的内容生成方式,研究AIGC对信息生成方式、用户信息行为产生的影响,为信息资源、知识资源管理在AIGC模式下的变革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通过对比UGC与AIGC两种内容生成方式的不同,分析AIGC带给信息生成内容的变革以及所引发用户信息行为的变化。[结果/结论]AIGC对信息生成内容的变革分为局部参与、协同参与和全参与3种程度,信息生成呈现主体多元化、模式自动化、效率高效化的特点; AIGC模式下信息用户由人类用户和生成式AI共同组成;用户信息检索、选择、利用、交流行为均在AIGC影响下呈现新特点;信息服务进化为知识服务。
  • 理论研究
    廖宇, 孟平, 杨立英, 沈哲思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探究科技期刊布局理论模型,为我国科技期刊布局提供参考。[方法/过程]运用网络调研法、科学计量分析法和归纳法,对国际知名出版机构刊群的学科和影响力结构进行分析,抽象形成科技期刊布局理论模型。[结果/结论]科技期刊布局理论模型是一个管理一体化、学科覆盖广泛、影响力层级分明、期刊类型丰富的方阵。我国科技期刊布局应同时关注学科和影响力双维度下的差异化,学科力求多样,避免重叠、冗余和留白;影响力上形成结构合理的梯队,既有高端综合“引领刊”,也有聚焦不同目标的“中坚刊”和填补空白的“基石刊”,完善稿件转移机制,促进集群发展。
  • 工作研究
  • 工作研究
    张芳, 荣方超, 李刚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报道红色中国的经典著作,先后被翻译成20余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传播。《红星照耀中国》全球出版传播的历史轨迹与地域格局不仅展现该书在全世界的接受度和影响力,对新时代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的国际传播亦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利用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的全球图书馆在线联合目录数据库OCLC WorldCat,对《红星照耀中国》全球馆藏数据进行长时段、大规模的考察,并呈现该书在全球化语境下出版传播的时空特质。[结果/结论]全球馆藏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结果显示,该书问世85年来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出迅速流传、更新换代、短暂停滞、海外复苏和平稳发展等5个出版传播阶段;在空间维度上构建出版语种多样性、出版市场规模化、海外馆藏广泛性的文化地域空间。
  • 工作研究
    张蒂, 刘春江, 谢靖, 李涵昱, 钱力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深入分析智慧图书馆及移动智能知识服务,探索科技大数据背景下移动智能知识服务体系设计及工具开发,有利于图书馆提升移动信息空间中知识服务的质量。[方法/过程]从资源、媒介、技术、用户对图书馆移动智能知识服务的影响出发,提出基于科技大数据的移动智能知识服务体系,并以慧科研小程序为例进行实践。[结果/结论]分别从资源内容、社交媒体、数智技术以及用户关怀4个视角介绍慧科研小程序,完善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知识服务体系,提高智慧图书馆建设水平,支撑未来构建更加完善、全面的智慧图书馆生态系统。
  • 简讯
  • 简讯
    2023, 67(24): 53-53.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情报研究
  • 情报研究
    王超, 许海云, 武华维, 齐砚翠, 陈亮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利用动态结构熵探究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过程中的结构变化并识别网络结构变化过程中的突变状态,以此发现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为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提供方法借鉴。[方法/过程]首先,构建颠覆性技术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创新过程环节中的3种动态知识子网络;其次,利用动态结构熵探究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之后,通过突变函数模型分析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过程中的结构突变特征;最后,利用动态时间规整法探析颠覆性技术各知识子网络间扩散的相关性及其与渐进性技术扩散特征的差异性。[结果/结论]实证研究表明利用提出的动态结构熵开展颠覆性技术知识网络扩散特征识别,能够发现颠覆性技术分别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知识子网络的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微观与介观结构关系与网络结构突变等方面知识网络扩散特征,并通过3种网络扩散特征的综合分析,解析出颠覆性技术显著区别于渐进性技术的网络扩散特征。
  • 情报研究
    杨仁彪, 尹春晓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网络辟谣作为一种应对谣言传播问题的有效途径,增强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显得尤为重要。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并且与谣言产生与传播的现实情境紧密相关,所以探讨多元情境中辟谣信息高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方法/过程]从多元情境视角出发,通过搜集微博与短视频辟谣信息相关数据,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fsQCA)从谣言类型、辟谣主体和辟谣渠道三个维度分别探究不同情境下辟谣信息高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差异。[结果/结论]研究发现,不同谣言类型、辟谣主体以及辟谣渠道中网络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不同情境下部分辟谣信息影响因素的作用效果有所不同,这为现有研究中不统一的结论提供了区别于传统方差视角的解释机制。本研究主要创新点如下:①探究多情境下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组合因素差异;②为人们理解现有研究中不一致的结论提供新的理论视角;③为组态分析方法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 情报研究
    巩玥, 黄龙光, 常志军, 张超星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针对传统领域研究热点识别方法存在的低频词被掩盖、聚类主题词杂糅难以解释等问题,提出关键词类群分析法,通过构建符合领域研究范式的关键词类群模型,洞察科研细节和研究逻辑,实现领域研究热点的全面化、结构化揭示,为领域研究热点的高质量识别提供新思路。[方法/过程]提出关键词类群分析法概念,归纳不同学科领域科研论文摘要中的研究表达范式,阐述基于研究表达范式的关键词类群建立的原则和方式,构建利用该方法进行领域研究热点识别的模型。[结果/结论]实证分析选取2023年作物育种领域论文为数据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传统的研究热点识别方法,关键词类群分析法可以有效规避“孤立点式”的分析,从“中观层”的分析视角得到更丰富、精确的领域研究热点。该方法可为领域研究态势分析、领域知识创新决策等应用场景提供高质量的情报支撑。
  • 知识组织
  • 知识组织
    朝乐门, 刘慧, 张天怡, 李泽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人物和情节是数据故事的两大支柱。数据故事的情节通过人物特征、行为、所期待目标、所面对现实和所认为偏见来展开,实现数据故事人物的自动化生成是数据故事化领域科学研究的核心主题之一,对于数据故事的理论研究、自动生成和工程化研发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首先,探讨数据故事人物的类型、特征及操作。其次,提出基于反事实解释的人物生成方法,分别对数据故事中的主人公、同类人物、异类人物、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给出自动生成方法。接着,分析其技术实现,探讨实验设计、数据来源、方法选择及结果讨论。最后,总结论文的主要研究发现,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结果/结论]在数据故事化领域首次较为系统研究数据故事人物的组成要素、基本类型、主要特征及核心操作,并提出基于反事实的数据故事人物自动生成方法。
  • 知识组织
    李彦霖, 王乐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随着文献形式日趋多样化,数字人文技术要求的不断提高,对文献标引的深度和标引标准化需求也越来越高,迫切需要更利于数据交流和复用的标引方案以满足当前数据需求,形成顺畅的工作流及数据交换方式。[方法/过程]提出以多种XML嵌套或配合使用的特藏标引方案,统一数据格式,实行树形结构管理,进行高度控制语言的深度著录,从而实现较为通用的文献信息数据化。同时结合复旦大学图书馆的实际应用对实践的成效和局限加以讨论。[结果/结论]该特藏标引方案成效显著:采用开源软件进行标引项目管理,降低了标引成本和难度;标引方案具有开放性,生成符合数字人文需求的数据。但在实践过程中也暴露出国内数据基础建设薄弱、关联数据应用受限等问题。
  • 简讯
  • 简讯
    2023, 67(24): 121-12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综述述评
  • 综述述评
    张兴旺, 雷薇, 段雪纯, 吕瑞倩, 辛杰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数字藏品是非同质化凭证(NFT)中国化的本土概念,也是元宇宙的重要切入场景,对其展开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与实践意义。[方法/过程]在对NFT与数字藏品的发展脉络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对比分析NFT与数字藏品的区别,对数字藏品的概念界定、类型划分、运行机理与技术逻辑进行探索,总结归纳出中国特色数字藏品的4种研究模式,并对其未来研究趋势进行分析。[结果/结论]研究认为:区块链是NFT与数字藏品的技术基础,元宇宙是NFT与数字藏品的应用环境,NFT是数字藏品的产权凭证,数字藏品是NFT中国化的重要成果与最典型应用;中国特色数字藏品研究主要包括文化赋能、精神传播、情感维系、数字赋能等4种研究模式。
  • 综述述评
    李沅洁, 邵波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结合我国智慧图书馆十年实践研究情况,从文献研究视角切入,分析我国智慧图书馆的实践进展、困境并探寻出路。[方法/过程]综合利用检索工具对我国2013—2022年关于智慧图书馆在实践层面的数据进行检索与筛选,通过对数据内容的抽取与整合,从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空间、智慧馆员、新一代服务平台、配套制度体系等6个方面进行梳理,并分析其面临的困境,探寻未来发展出路。[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国内智慧图书馆的实践内容涉及维度广泛、主体类型多样、地域层级辐射广、应用技术类型丰富,取得一定的实践进展。但由于面临诸多问题,当前智慧图书馆的建设不够系统、不够深入、不够均衡,陷入相对停滞的困境。后续实践建设和理论研究需要对现存问题困境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和探讨。
  • 索引
  • 索引
    2023, 67(24): 149-15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 简讯
    2023, 67(24): 157-15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