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刊目录

  • 全选
    |
    专题: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 专题: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郑德俊, 王硕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的快速发展引发了学者们对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广泛关注,从用户感知差异的角度去探讨服务质量有助于提升移动图书馆服务水平。[方法/过程] 使用自建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观测量表,采用方差分析、象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从用户的性别、学科类型、使用经验和机构属性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用户对服务质量的感知存在差异性,移动图书馆服务应重视以服务推广为核心的服务宣传,并以交互体验改进作为未来服务质量的改进重点。

  • 专题: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倪峰, 李永明, 郑德俊, 沈军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改进需求识别对于进一步完善移动图书馆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 依托扎根理论,利用Nvivo软件对移动图书馆用户开放性调查所获取的文本数据进行分析,通过编码表达其数量特征和内容特征。[结果/结论]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改进需求涉及“功能改进需求”“技术改进需求”和“用户关怀改进需求”3个主范畴,其中“功能改进需求”参考点最多。从子范畴来看,“功能丰富性”“功能适用性”“用户体验提升”最为受到用户的关注。利用10个树状节点、36个自由节点构成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改进需求的结构体系。

  • 专题:基于用户感知的移动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及提升策略研究
    郑德俊, 沈军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感知质量优化,关系到未来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本文力图为服务质量优化决策提供实例支持,促进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优化改进的有形化。[方法/过程] 参考ITIL管理框架,结合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的生命周期,类比构建了感知质量的优化框架,并以ML-1移动图书馆APP客户端为实证对象,提出一些数理指标来分析移动图书馆平台的用户、技术实现人员、管理决策人员对优化认知的判断,验证优化框架的实施过程。[结果/结论] 论文构建出一个层层递进的移动图书馆服务平台用户感知质量优化框架,依托实证分析结果,证实服务质量优化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 理论研究
  • 理论研究
    毕强, 马卓, 李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满足图书馆数字土著民的差异化信息需求,需要对数字图书馆微服务核心特征进行深度揭示,以强化这些特征进行优势互补。[方法/过程] 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搜集、汇总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移动终端服务模式与技术支持”的工作机制,重点针对数字图书馆微服务的核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数字图书馆微服务正在改变着数字土著民信息行为和信息获取习惯,围绕数字图书馆微服务核心特征优化微服务和提升用户体验,既能提高微服务黏性,也能够为构建完整的“移动终端的微服务模式”提供借鉴。

  • 理论研究
    孔繁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了解和掌握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内涵的历史变迁和主要特征,以期对我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建设有所借鉴。[方法/过程] 采用文献调研法,对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内涵的演进和职业能力观的特征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结论] 在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所包含的要素中,知识、技能、品性被认为是最核心的3个内容。在此基础上,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的内涵逐渐延伸与变形,形成了基于实践含义的“能力课程论”、基于社会含义的“社会能力论”、基于表层含义的“行为能力论”、基于现实含义的“标准能力论”、基于实质含义的“学习潜能论”等一系列能力理论体系。美国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观的主要特征表现在:社会建构性、文化敏锐性、读者中心性和动态发展性,而研究者采用的不同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是导致中美图书馆员职业能力观差异的根本原因。

  • 理论研究
    朱明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针对基层地域中图书馆的角色、社会资本水平以及社群构成的特殊性,识别并验证基层图书馆促进社会资本生成的条件、作用和过程。[方法/过程] 通过对用户的深度访谈、图书馆服务和用户活动的参与观察及整理相关文件来收集数据,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和归纳。[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基层图书馆通过促成基层地域中社群融合、资源配置、人际交换、建立信任、社会空间、加速凝聚、资源建设、文化传承、本土教育等相关条件的实现,逐渐发挥参与和交流聚集地、社会资源整合工具以及本土化标识构建的作用,最终在普遍信任、社会凝聚力、积极参与、地域归属感和情感认同的作用机制下促进社会资本的有效生成。

  • 工作研究
  • 工作研究
    赵蕊菡, 黄如花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大数据时代下,迫切需要数据分析人才来从海量的数据中发掘信息、揭示规律并帮助人们决策。作为专业教育的补充,数据分析类MOOC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满足人们对数据分析课程内容的学习需求,通过分析其发展现状,将有助于更好地培养数据分析人才和发展数据科学。[方法/过程] 主要采用网络调查法对国内外数据分析MOOC的开设情况进行调查,在此基础上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结论] 调查发现,数据分析类MOOC存在着教学内容上传统与新兴知识并存,教学方式上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大数据时代人才需求的特点,要积极探索合作机制,通过不同形式的合作促进数据分析MOOC的发展。

  • 工作研究
    张泸月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开展用户满意度分析,有利于正确认识当前社交阅读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为高效开展社交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合理的路径参考。[方法/过程] 对参与社交阅读的用户开展满意度与需求调查,测量用户阅读满意度状态,通过对比用户期望与满意度的差距大小,明确社交阅读中亟需改善的因素及推广服务应着力解决的目标。[结果/结论] 注重阅读推广知识的切合性、层次性、建构性,建立全方位、系统性的阅读服务支撑环境,是提升社交阅读用户满意度的有效方式,也是社交阅读推广过程中必须积极实施的重要决策。

  • 工作研究
    罗金增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全民阅读立法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江苏、湖北、辽宁、深圳、四川颁布的全民阅读法规进行对比分析,解析全民阅读立法的基本精神和要义。[方法/过程] 分析比较五部地方全民阅读法规立法目的、组织管理、经费保障、队伍保障、服务场所设施建设、社会资源整合、公共图书馆的职责、服务重点人群、阅读特色与品牌项目、监督评价保障与法律责任等方面的特点与问题。[结果/结论] 提出我国全民阅读立法要以保障公民阅读权利、支持民众参与全民阅读作为立法重点,实现全民阅读资源效益最大化和最优化,增强阅读法规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

  • 情报研究
  • 情报研究
    张金柱, 韩涛, 王小梅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明晰由关键词形成的主题内容类关联关系对合著关系预测的影响和作用,形成作者-关键词二分网络上的合著关系预测指标和方法,提高预测准确率和结果可解释性。[方法/过程] 首先,在作者-关键词二分网络上抽取多种路径表示作者间的关联关系,并结合关联强度的计算方式,共同形成多种合著关系预测指标;接着应用逻辑回归的机器学习方法学习不同指标对于合著关系预测的贡献,由此构建二分网络中基于路径组合的合著关系预测指标;最后基于链路预测方法对指标进行评测。[结果/结论] 在图书情报领域的实验证实,作者-关键词二分网络中路径组合指标的准确率最高,较4种单路径指标均有大幅度提高;多种路径均对合著关系预测产生影响,且路径“作者-关键词-作者”(AKA)的作用明显高于路径“作者-关键词-作者-关键词-关键词”(AKAKA);同时,使作者产生关联的关键词能表示作者间的共同研究主题和兴趣,使得结果更易解释。下一步将引入更多路径到该模型中并在其他领域验证方法的通用性。

  • 情报研究
    刘运梅, 李长玲, 刘小慧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为了合理平衡合著论文中作者的科研贡献,在总结前人p指数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合著论文作者署名次序与作者贡献均等问题,提出基于合著作者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指数方法,以使p指数用于人才评价时更加有效合理。[方法/过程] 以图书情报学领域两位作者的科研论文产出为例,通过数据统计与对比分析得出4种不同p指数方法的计算结果。[结果/结论] 发现只考虑独著和第一作者发文情况的p1指数与不考虑合著只要参与就计一次的p2指数属于极端的处理方式;而按均分合著者权重计算的pa指数忽略了著者署名次序的问题;根据娄策群的作者贡献率等级分配法计算所得的pw指数不仅考虑到作者合著情况,还考虑到对于一篇科研论文处于不同署名位次的作者贡献率不同。因此,根据贡献大小分配权值的pw指数更具有客观合理性。

  • 情报研究
    陈必坤, 王曰芬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针对可视化背景下科学计量学的研究现状,从空间和时间维度出发,梳理当前主要的研究内容,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从空间和时间维度提出学科可视化分析,包括学科结构可视化分析和学科演化可视化分析,根据不同文献粒度的选择和分析单元的类型以及研究目的将学科结构的内容主要分为学科合作结构、学科主题结构、学科引文结构、跨学科和学科知识结构,将学科演化的内容主要分为学科合作结构演化、学科主题结构演化、学科知识基础、学科研究前沿和学科预测,并按照学科可视化分析的基本步骤对各部分研究内容展开论述。[结果/结论] 以空间和时间为基本维度并依据学科可视化分析基本步骤为内在主线梳理当前研究是一种新颖有效的视角。

  • 情报研究
    马雨菲, 刘敏榕, 陈振标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研究对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过程中专利指标设置单一、综合对比能力差、部分指标难以量化的问题,从技术规模、技术质量、技术价值3个角度构建企业技术竞争力评价体系,以帮助企业进行技术战略决策。[方法/过程] 从专利中抽取11个反映企业技术竞争力的指标,并结合组合赋权法建立企业技术竞争力的评价模型,以LTE-Advanced技术专利申请量前20的企业为例,对模型进行初步应用。[结果/结论] 将评价结果和以往研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本文的综合评价模型可以更好地揭示该技术领域企业的竞争地位,为企业的技术战略决策提供参考。

  • 知识组织
  • 知识组织
    宋灵超, 黄崑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提出利用社会标签自动分类图片情感类型的方法,服务基于情感特征的图像检索与利用。[方法/过程] 以Flickr图片为例,利用PMI算法对WordNet-Affect词表进行预处理形成典型情感词表;结合Ekman提出的6类基本情感类型,利用标签对图片情感类型进行标注;并且,通过实验对分类标注效果进行验证;最后,讨论图片特点、标注意图、非情感标签数量对分类标注效果的影响。[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一幅图片的非情感标签与情感标签在表现图片整体情感类型的倾向性上具有较高一致性;结合PMI算法,利用预处理后的典型情感词表标注图片的结果优于未处理的WordNet-Affect词表;并且,分类标注效果与人工标注结果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其中,快乐类(Happy)和忧伤类(Sad)图片的分类标注一致性最高,惊讶类(Surprise)的分类标注一致性最低;分析发现,仅通过标签标注图片情感类型的过程中,分类标注效果与图片情感的典型性、单一性以及图片发布方和欣赏者意图、动机的差异、图片的非情感标签个数都有关系。

  • 知识组织
    杨超, 朱东华, 衡晓帆, 汪雪锋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SAO是一种能够表示主题信息和主题间关系的3元组结构,是文献计量学领域一个快速发展的研究方向。为了获得“满足文献计量分析需求的SAO结构”,需要解决现有SAO结构识别方法遭遇的3个问题:查全和查准率低、所识别SAO结构和领域主题相关性不强以及矩阵稀疏性。[方法/过程] 提出一种面向文献计量分析的基于语法树的SAO结构识别方法,首先基于共现算法和“主题词簇”方法(term clumping)识别SAO核心组件,然后利用基于语法树的抽取算法实现SAO结构的逐层抽取。[结果/结论] 案例研究发现,该方法的平均查准率为0.805 8,平均查全率为0.844 6,所识别SAO结构与领域主题关系较强,且矩阵稀疏性也得到较好改善,可有效应用于相关文献计量分析。

  • 知识组织
    杜慧平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提出一种新的词族识别方法,用于构建语义工具和辅助检索扩展,以降低编表专家的认知负担,提高语义工具构建和更新的效率。[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同现统计和相似度计算建立学科领域的概念语义网络,再利用社会网络分析中的Island算法进一步识别该网络中的词族。并以金融学科为例,比较该方法与层次聚类算法、“词素后方一致”方法识别词族的效果。[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Island算法的效果优于层次聚类算法,并与“词素后方一致”方法各具优势,可以结合使用,取长补短。

  • 综述述评
  • 综述述评
    李亚婷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知识聚合是近年来图书情报领域新兴起的研究领域,通过对知识聚合的内涵、方法和应用进行梳理,提出知识聚合的发展趋势,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过程] 首先通过概念辨析对知识聚合的内涵进行说明,认为知识聚合是知识组织的新发展方向,并有助于实现基于用户需求的知识服务。其次,从基于情报检索语言、知识网络、语义网和主题四个方面对知识聚合的方法体系进行阐述,进而对知识聚合在知识获取、知识推荐及知识发现上的应用研究进行介绍。[结果/结论] 在此基础上,提出丰富不同数据层面的聚合实证研究、注重聚合方法的融合、加强在大数据环境下的服务创新的发展趋势。

  • 综述述评
    李姝影, 董坤, 方曙, 张娴, 茹丽洁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目的/意义] 对专利技术组合的应用及识别方法研究进展进行梳理,总结现有研究成果,分析现存问题,针对筛选与推荐实用专利技术的需求提出可改进的思路和方向。[方法/过程] 对专利技术组合进行概念界定,基于企业专利技术活动的需求归纳总结专利技术组合的应用方向;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对专利技术组合的识别方法进行分析评述。[结果/结论] 已有面向转化运营专利技术组合识别的研究相对较少且分散,工作量巨大,不能满足实用技术筛选和推荐的需求。未来研究思路:不同应用范畴下的专利技术组合识别方法有待进一步拓展,有针对性地筛选与抽取技术关键词以及引入知识组织的方法将可能是有效提高组合识别效率的重要途径,促进专利技术组合识别应用需要多种方法的优势互补。

  • 简讯
  • 简讯
    2016, 60(21): 0-0.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6, 60(21): 16-1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6, 60(21): 38-38.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6, 60(21): 51-51.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6, 60(21): 67-67.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6, 60(21): 95-95.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6, 60(21): 102-102.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 简讯
    2016, 60(21): 136-136.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