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争鸣六十年—— 一个“近似本质说”的视角
The Contention on the Study Object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over the Past 60 Years ——An Angle of “Approximate Essence Theory”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图书馆学界对图书馆学对象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和进展,产生了诸多“对象说”。文章从“近似本质说”的视角对我国60年来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争鸣概况进行了综述。
Since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research on the study object of library science gains great breakthroughs and generates many different “object theories”. The paper provides a brief contention summary on the research of the study object of library science over the 60 years from the angle of “approximate essence theory”.
图书馆学 / 研究对象 / “近似本质说” / 争鸣 / 综述 / 中国 / 1949-2009 {{custom_keyword}} /
library science / study object / “approximate essence theory” / contention / summarize / China / 1949-2009 {{custom_keyword}} /
参考文献: [1] 徐引箎,霍国庆.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兼论资源说[J].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 ,24 (3) :3 – 13. [2] 黄宗忠. 试谈图书馆的藏与用[J].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62 (2) [3] 北大图书馆学系编印. 图书馆学概论[M]. 1978. [4] 曾浚一.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初步探讨[J]. 新疆图书馆学会会刊, 1980 (创刊号) [5] 傅正.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不同表述的思考---兼评“矛盾说”[J],安徽大学学报,2002(2):121-124. [6] 彭修义. 关于开展“知识学”研究的建议[J]. 图书馆学通讯,1981 (3) :85 – 88.[7] 彭修义.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浅见[J]. 湖北高校图书馆, 1988 (2) :1 – 7.[8] 彭修义. 图书馆学理论研究的知识方向[J]. 图书馆, 1992 (4) :37 - 40 ,33.[9] 宓浩,黄纯元. 知识交流和交流的科学[G].//吴慰慈,邵巍编. 图书馆学概论教学参考文选.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 社, 1985: 20 – 38.[10] 宓浩. 图书馆学原理[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8 :215 – 220.[11] 王子舟.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过程及范式特征[J]. 江西图书馆学刋,2002(3):4-8. [12] 李爱民. 图书馆学如何与现代性问题相关[J]. 图书馆,2009(2):1-3. [13] 刘洪波. 知识组织与知识社会化过程[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1(1):24-29. [14] 王知津. 知识组织的研究范围及发展策略[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8(4):3-8. [15] 蒋永福. 图书馆与知识组织—从知识组织的角度理解图书馆学[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5):19-23. [16] 金胜勇,刘志辉.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析论[J].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07(1):4-7. [17] 梁灿兴. 图书馆学的核心问题和研究对象新见[J]. 图书馆,1998 (5) :10 - 11 ,18. [18] 朱少强. 可获得性论:图书馆学第N个视角[J]. 图书馆,2003(1):28-31. [19] 王梅. 基础理论研究的“抽象性”剖析[J]. 图书馆杂志,2004(5):11-12,22. [20] 张辉. 图书馆学研究越抽象越好吗[J]. 图书与情报,2004(3):5-7.[21] 孙长虹.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可以飘忽不定吗—对“可获得性论”的质疑[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5):8-9.[22] 葛园园. 质疑“可获得性论”[J]. 图书馆杂志,2007(7):7-9.[23] 王子舟.知识集合初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探索[J]. 中 国图书馆学报,2000(4):7-12. [24] 马恒通.关于“知识集合论”几个问题的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2(2):116-121. [25] 张玉珍.在继承与批判中建设图书馆学新理论—就某些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与马恒通老师商榷[J].图书情报知识,2007(2):37-41. [26] 马恒通.在科学继承与合理批判中建设图书馆学新理论—就《图书馆学基础教程》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与张玉珍老师商榷[J].图书馆,2008(1):43-44,50.[27] 张天霞.逼近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斯芬克司”之迷[J].图书馆杂志,2009(2):12-16. [28] 吴慰慈,罗志勇. 面向21世纪图书馆学研究的新趋向[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0(6):3-6. [29] 盛小平. 知识管理对现代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创新[J]. 图书情报工作,2003(9):51-56,66. [30] 陈耀盛. 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持续发展—走向知识管理[J]. 图书馆论坛,2005(4):11-14. [31] 周久凤. 知识存取论—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认识[J]. 晋图学刊,2001(3):37-40. [32] 王京山.图书馆学新思维:试论“大图书馆学”的建立[J].图书情报工作,2002(1):49-53.[33] 蒋永福.客观知识、图书馆、人—兼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5):11-15. [34] 龚蛟腾等.公共知识管理学—关于图书馆本质的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3(6):2-6. [35] 张践明. “公共知识管理学”解构—兼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J] .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 ( 4) :76- 79. [ 36] 张践明. “公共知识中心”说诘难—与龚蛟腾等同志商榷[ J] . 图书情报工作, 2005 ( 7) : 131 -134. [37 ] 张践明. 解构只是为了澄明[ J] .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5 ( 4) : 91. [38] 龚蛟腾等. 《“ 公共知识管理学” 解构》何解之有?[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5 ( 3) : 79- 83. [39] 杨端光,汪全莉. 图书馆学新思维:公共知识管理学[J]. 图书与情报,2008(4):33-36.[40] 柯平. 知识资源论—关于知识资源管理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J]. 图书馆论坛,2004(6):58-63,113. [41] 许西乐.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再认识[J]. 青海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1):146-148. [42] 马恒通. “知识资源”不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试评柯平的“知识资源论”[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07(4):14-16,29. [43] 伊鸿博,常青. 关于图书馆学基础理论问题的思考[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1):2-4. [44] 熊伟. 广义本体论导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体系的重[J].图书与情报,2004(5):2-6. [45] 李林. 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探讨[J]. 图书馆论坛,2006(4):249-251. [46] 马恒通. 知识传播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探[J]. 图书馆,2007(1):15-21. [47] 周久凤. “研究对象”之争,源于不同视角—与马恒通先生商榷[J].图书情报工作,2008(7):148-150. [48] 马恒通. “研究对象”之争,源于仍未准确揭示其“本质”—与周久凤先生商榷[J].(待发). [49] 丛全滋. 图书馆的本质:收藏、揭示和传递文献[J]. 图书馆杂志,2009(2):17-20. [50] 李后卿等.图书情报学视野中知识论流派研究述评[J].情报资料工作,2009(2):17-19. [51] 吴海波,黄立冬.文献知识—图书馆学之本质研究对象[J].图书馆杂志,2008(11):10-12. [52] 周文骏. 概论图书馆学[J]. 图书馆学研究,1983 (3) :10-18. [53] 周文骏. 文献交流引论[M]. 北京: 书目文献出版社, 1986. [54] 倪波,荀昌荣. 理论图书馆学教程[M]. 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86 :36 – 70. [55] 黎盛荣. 现代图书馆学的特点及其研究对象[J]. 图书馆工作 与研究,1986 (1):30-33. [56] 刘兹恒,管计锁. 对中国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审视与展望[J],图书情报工作,2002(1):45-48,98. [57] 高波,吴慰慈.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影响[J],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3):6-12. [58] 郑金山.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探[J].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 , 1997 (2) :52 – 53. [59] 丁国顺. 从图书馆的形态研究看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基本概念[J]. 图书馆学研究, 1998 (4) :1 – 5. [60] 叶鹰.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抽象建构[J].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8 ,24 (3) :86 – 88. [61] 于鸣镝. 关于图书馆学几个问题的再认识[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9(1):3-9. [62] 于鸣镝. 转化说: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新探讨[J]. 江苏图书馆学报,2000(6):7-11. [63] 马恒通. “转化说”不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J]. 图书情报工作,2001(7):91-92. [64] 孟广均.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随想录—-从IFLA2003年年会的主题谈起[J]. 图书馆论坛,2003(6): 33, 72. [65] 王睿,张开凤. 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的再思考---兼与王子舟先生商榷[J]. 情报杂志,2003(5):103-104. [66] 蒋鸿标. “结合说”不是图书馆学研究对象[J]. 情报杂志,2004(9):130. [67] 黄权才. 在“本质”的纷争中认识图书馆学研究对象[J]. 四川图书馆学报,2004(2):8-10. [68] 王学进. 究竟什么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J]. 图书馆学研究,2006(3)2-6. [69] 赵媛. 建国以来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重要观点评述[J]. 毕节师专学报,1993(3):31-39. [70] 曾建. 试评“知识文献交流说”[J]. 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1993(4):9-11. [71] 茅振芳.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新探[J]. 中国图书馆学报,1996(6):20-24. [72] 马恒通. 新中国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争鸣50年(1949-1999)[J].图书馆,2000(1):18-23,33. [73] 王子舟. 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艰难重建—纪念《图书馆学基础》出版20周年[J]. 图书馆,2001(3):1-6,20. [74] 王子舟. 中国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艰难重建(续)—纪念《图书馆学基础》出版20周年[J]. 图书馆,2001(4):1-7. [75] 王续琨,罗怀远. 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辩析[J]. 图书馆建设,2002(4):10-12,17. [76] 储流杰. 对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认识的分析[J]. 图书馆学研究,2002(5):11-13. [77] 黄宗忠. 图书馆学体系的沿革与重构(下)[J]. 图书与情报,2003(4) :2 – 5. [78] 黄宗忠. 图书馆学基础理论的再探讨[J]. 图书馆论坛,2006(6):3-10. [79] 陈源蒸. 关于“要素说”及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纪念刘国钧先生逝世25周年[J]. 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4):87-90. [80] 赵益民. 是“知识传播”还是“知识资源”? —就图书馆学研究对象问题与马恒通先生商榷[J]. 图书馆,2009(1):12-14,48. [81] 赵益民. 图书馆学视野下的知识资源新定义[J].图书馆,2009(2):7-9,12. [82] 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通信集. 第一卷[M]. 北京:三联书店, 1957 :567.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