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国家图书馆二期工程暨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概述该工程的建设目标、建设步骤、框架体系、资源模型、业务流程、软硬件技术应用、标准规范以及遇到的相关问题,并详细介绍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四大体系和八大中心的功能及作用。
以数字图书馆的5个组成要素——收藏、服务、人、技术环境和管理为视角,概括国内高校数字图书馆事业10年来的建设成就,总结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在其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介绍CALIS在信息资源和信息服务共享环境、数字图书馆建设的基础保障环境两个方面的具体工作和成就。
结合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简称CSDL)实践,比较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项目管理,阐述项目管理办公室(PMO)如何通过管理创新来建设和运行数字图书馆,并以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为主线归纳CSDL-PMO的组织结构、工作内容和运行模式,最后从系统平台社会化招投标、项目联合工作组等方面总结经验。
介绍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成立的背景与意义、成立5年来的建设与发展、所提供的各类型文献信息服务及其影响,论述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的管理体制和模式,认为该中心是网络环境下中国现代科技信息服务事业发展的一个范例。
介绍知识生命周期理论提出的背景,在此基础上详述知识生命周期理论以及由这一理论而衍生的开放式企业、可持续创新等理念;从知识过程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区别、知识过程与图书馆人本管理的结合、图书馆的管理者要营造一个开放的知识环境、开展基于知识过程的知识服务四个方面分析知识生命周期理论对图书馆发展的启示。
从情报理论的知识化发展趋势、发展特点、知识要素三方面阐明情报理论是一个以知识资源为核心、知识技术为内在支持、知识服务为外在目标的基础理论结构体系;认为以情报为研究对象的情报理论是一种基于知识之上,以知识为对象,以知识为中心的理论。
简要介绍学科门户的概念和特点,针对当前网络资源类型多样化的现状,着重开展对学科门户资源类型组织方法的研究。调查25个拥有类型组织方法的自然科学学科门户,总结其收录的各种资源的类型及特点;剖析当前类型组织法的不足,提出学科门户按类型组织资源的设计思路。
针对数字图书馆环境下如何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的问题,从面向对象的角度出发将UML与XML结合起来,提出一种使用UML建模创建XMLSchema元数据的方法。通过该方法建立的元数据可使信息资源表达更加有效,语义更加清晰和便于交流,有利于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从研究论文的年代分布、来源期刊、核心作者和内容主题等角度,对1992-2003年我国图书馆学教育研究领域所涉及的14个方面的主题进行分析,以期发现目前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为我国图书馆学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通过两个模型,分别考察电子期刊经济性和接受性两个维度的各个影响因素,如影响电子期刊经济性的成本和价格,影响接受性的获取、权威性、速度、检索、形式、交互等,具体分析电子期刊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经济性和接受性的不同,认为电子期刊有4种可能的发展前景:暂存、替补、共存和取代。
从2005年9月27日开始,所有的成都市民都可“足不出户”,享受市图书馆提供的“最快”的图书借阅服务。只需事先在成都图书馆办理图书借阅手续,读者就可免费获得电子书借阅的用户名及密码。登陆成都图书馆网站(www.Edclid.org),点击“Apabi电子书”,馆藏的16万册电子书通过网络立刻展现在读者面前。通过简单易用的搜索功能读者可以很快找到自己想要的图书,并免费下载借阅。从登陆网站到下载借阅,平均每本电子书的借阅过程不到五分钟!
以知识管理系统的设计原则为基础,阐述面向用户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的思路: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共享平台、面向用户进行政务信息与知识分类、面向用户进行政务流程重组、构建统一有序的政府知识中心。这种以人为本和知识共享的知识管理思想,对于电子政务系统的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指出复合图书馆的建设要确立三个目标:发挥图书馆空间效能、建立结构合理的信息资源体系、建立基于资源集成与无缝存取的一站式服务。在发挥空间效能方面,主要是建立多功能信息中心;在资源体系方面,主要是构建印本资源、电子资源、开放获取资源和隐性网络资源互补的体系;在一站式服务方面,主要是提供开放链接、跨库检索、个性化定制、用户主导的馆际互借、自助等服务。
指出复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是复合图书馆的基础和核心问题,影响复合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主要因素是用户需求、文献信息资源结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出版方式等方面情况发生变化及搜索引擎对图书馆服务的冲击。提出复合图书馆应该从文献资源类型、文献资源管理和加强文献建设评估建设三个方面作出相应调整、补充和完善。
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市建设文件档案信息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相关的集成研究进行了中英文文献调查;通过分析中英文文献中集成问题的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归纳出中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及趋势;通过对中外相关研究的比较与评析,对其未来研究提出建设性意见。
分析现行期刊报纸订阅过程,指出该过程缺乏对读者需求信息的详细调研且具有较强的主观性,导致图书馆订阅的期刊报纸的利用率较低。介绍基于CRM(客户关系管理)的服务思想和理念所研发出的报刊订阅读者推荐系统的功能模型,分析其工作流程,并对系统功能实现和关键技术进行探讨。
通过对“四川旅游资源特色数据库”建设方法的总结,指出建设特色数据库应以需求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遵循内容定位正确、栏目设置完整清晰、建设目标明确、资源特点鲜明、软件选择慎重等原则,并慎重选择外包商及专家,以保证数据库的质量和学术性。
阐述清华大学图书馆开发基于Web的代检代查服务系统的背景。详细描述该系统的用户模块所具有的用户在Web环境下提交检索申请、查看申请处理状况、获取结果,提出咨询问题、获得回复以及查看账目等功能;认为该系统的应用虽大大提高了代检代查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但也存在几个有待解决的问题。
介绍图书馆与书商的电子采访合作的形成过程,总结双方在合作中取得的成果和效益。分析国内外图书馆与书商开展电子采访合作的现状,针对我国目前图书馆与书商在电子采访合作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促使两者有效合作的建议,旨在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营造双赢的合作局面。
从数字文件格式的开放应用要求出发,定义数字文件格式登记系统所要求的“数字文件格式”对象的描述模型和相应的属性结构,并以数字信息长期保存为例说明数字文件格式登记系统与长期保存系统的交互关系;分析典型的数字文件格式登记系统范例,包括MIMEMTR、GDFR、PRONOM几种格式登记系统;描述数字文件格式登记系统的应用环境,包括TOM、JHOVE;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数字文件格式登记系统的发展建议。
综合归纳MARC格式中的种种不足并进行简要分析;从系统开发人员的角度分析MARC格式设计中的主要缺陷——数据冗余度太小,导致数据出错时程序无法及时发现。最后,提出以充分保障数据兼容性为前提的解决办法,以使现有系统可以不做任何改动而能够识别新的数据。
在分析Google桌面搜索工具(GDS)运行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GDS开发站内全文搜索引擎的方法:开发一个专用的Web代理GDSProxy,采用接受与转发机制支持用户对GDS搜索服务的远程访问,转发过程中增加用户IP地址限定、身份认证、日志处理和信息过滤等功能,站内信息的挖掘、索引和本地搜索服务由GDS承担。最后,通过开发实例介绍具体实现步骤。
通过对开放目录与质量受控学科信息门户(Quality-controlledSubjectInformationGateway,以下简称QSIG)两种网络信息资源整理模式的比较和分析,提出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是QSIG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QSIG的特点与发展趋势相结合,论述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的5个特点和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的构建与管理要点及方法,以为图书情报机构构建和管理基于开放目录的QSIG提供借鉴。
分析集中式和分布式参考咨询模式的优缺点,重点介绍广东网络图书馆合作虚拟参考咨询系统所采用的集中式模式,并讨论该系统提供的文本、语音、视频和电子邮件、常见问题、表单、智能等实时和非实时咨询方式,重点描述其表单咨询和智能咨询的流程。最后,以实例阐明面向普通用户的读者咨询、面向参考咨询馆员的专家服务和面向系统管理员的后台管理三个子系统的功能、特色和实现。
基于国内外23个学位论文数据库的统计分析,探讨电子学位论文全文服务的相关问题,从全文服务体系建设模式的选择、制定学位论文出版和流通管理办法、规范版权授权使用办法、强化行业自律规则的约束能力等方面给出我国电子学位论文全文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针对蒋鸿标先生提出的以四级类团为主的“细分粗排”法,从流通工作的实际需要出发并兼顾读者利用,运用图书馆工作简化原则,提出一种比较科学的图书排架方法——“一格粗排法”,并论证其实施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根据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的发展和现状,针对我国传统评价体系的不足,提出以用户为中心评价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观点,并借鉴美国研究图书馆学会的试验项目LibQUAL+,建立一个以用户感知为基本特征的图书馆服务质量评价模式,对浙江大学两个校区的图书馆进行评价实验。
从收录情况、用户界面、检索功能、输出功能、版权保护、价格和实题检索等方面,对《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与《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进行比较,指出两数据库的差异,全方位地展示两个数据库的特点。
介绍徐州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四位一体”的文献资源需求保障体系、面向教学的文献资源布局体系、快捷准确的文献资源检索体系、以人为本的文献资源数字化服务体系及先进的技术设备与安全的网络环境保障体系的成功实践,从而阐明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构筑完整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
指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企业竞争优势具体体现为一种信息优势。认为企业竞争情报应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提供的平台和技术,广泛运用其灵活的空间及丰富的信息资源,在敏锐的情报意识指导下开展各项活动,以达到获取企业竞争优势的目的。
在对全国本科院校信息素质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论述我国高校信息素质教育的发展阶段及各阶段的主要特征,并从信息素质教育机制设置、建立多层次教学体系、建立多元化教材体系、建设多学科人才组成的师资队伍等方面,对高校信息素质教育体系的改革进行探讨。
介绍职业资格、职业资格认证和图书情报职业资格、图书情报职业资格认证的概念与内涵,从行业体制、法制环境、现行人事制度、图书情报事业的非均衡发展等方面剖析实施职业资格认证的主要障碍,提出建立图书情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措施及实施图书情报职业认证的具体步骤,同时,论述图书情报职业资格认证体系的框架。
介绍我国早期图书馆和博物馆之间的历史联系和共生共长的历程。列举早期图书馆在收集、保存、陈列、展出文物,创办公立博物馆,培训博物馆人才,发挥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促进博物馆事业走向进步等方面所做出的积极贡献。认为早期图书馆附设的博物馆应被视为我国整个博物馆事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载入史册。
归纳并分析国内图书情报学免费网络信息源,认为专业学术网站、专业学术期刊网站、专业信息导航、专业人士的学术性博客和个人网页是图书情报界人士获取专业信息的重要平台,之后提出获取这些网络专业信息的方法,即确立个人网络信息源、建立“快速通道”、使用超链接功能及RSS阅读器、及时保存信息。
回顾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前身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的发展历程,介绍1913-1948年间该校图书馆学教育的各种形式及在教育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主要学者,并对各个时期图书馆学的课程设置及其特点作简要评价。
详细阐述为管理者所制定的数字参考咨询管理政策的内容,包括其计划、人员配备、培训、界面设计、法律问题、宣传、评估以及为数字参考咨询从业者制定的指导方针的内容,以期为数字参考咨询从业者提供指导。
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2006年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班招生通知继续教育工作概况中国图书馆学会专业图书馆分会从事图书情报工作岗位培训已有25年的历史,共培训各类图书情报学员近万人次,并以其高质量的教学和优良的服务赢得了图书情报界的好评。分会的继续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多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