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工程、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等项目的推动下,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进入了一个大规模建设和应用阶段。 但是, 在技术日趋成熟、社会日益重视、投入不断加大的同时,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效率、投资效益和服务程度始终难以令人满意, 低层次重复建设、技术僵化、法律盲区和经济浪费等却屡见不鲜, 许多人已经开始对数字图书馆建设的有效性、可靠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提出了疑问, 直接影响了数字图书馆的建设。 面对这种现实, 我们在组织和实施国家科学数字图书馆(CSDL)项目建设时, 从真正满足用户信息需要和充分保障建设效益出发, 提出了一系列工程化建设原则, 作为统一思想、协调步骤、规范管理的依据, 也作为规划具体项目建设内容、审查项目申请或投标、检查验收项目的基础。
论述民族地区图书馆要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各自相应的特色化文献信息征集目标, 做好特色化信息资源的收集、开发和数据库建设。
在对近几年专升本院校调研的基础上, 论述图书馆定位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并从专升本后的实际出发, 界定图书馆的定位体系, 指出应手注意的问题。
对中国和美国的高校图书情报学教育发展阶段作了划分, 并剖析演变, 探究异同, 进而对发展中的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理性思辨和研究。
研究《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的历史、特点和问题, 并对其今后的发展提出展望。
阐述向公众传播权的内涵和特点, 指出向公众传播权对图书馆服务所造成的制约, 认为在新传播权概念下, 应对法律作出调整。
从论文(包括论文产出量及年代分布、论文产出期刊源及分布、论文的主题分布、经典文献分布)和作者(包括作者的数量分布、作者的系统分布、作者的地区分布和核心作者分布)等对我国1996—2001年8月间发表的数字图书馆研究论文进行定量分析。
对《图书情报工作》1994-2000年的语种自引、著者自引、机构自引、学科自引和期刊自引进行统计分析研究。
分析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综合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建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层次分析法评价模型, 从定量和定性两个角度探讨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综合评价的新途径, 并讨论模型构建与应用中须考虑的主要原则, 进而通过实例分析展示其应用前景。
根据新形势下馆藏资源的构成特点, 分析馆藏电子文献、虚拟文献的评估要素, 并在定量评估、定性评估和经验评估相结合的基础上, 提出网络环境下数字化馆藏资源评估体系的具体构建方案。
武汉大学信息资源研究中心陈光祚教授和他指导的两位博士生臧国全、阮建海同志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开发维护、推广的信息存储与检索软件Winisis已汉化成功, 其汉化版被命名为C-Winisis, 并编印了中文《用户手册》, 现正式向全国图书情报档案机构隆重推出。将不定期地举办培训班, 讲述C-Winisis的功能及使用方法, 并免费赠送C-Winisis软件和中文版《用户手册》。
介绍香港图书馆界目前正在建设的“中文(著者)名称规范数据库”(HKCAN)的目标、特色等, 分析它与国际名称规范系统和其它中文名称规范系统的联系与合作前景, 通过揭示HKCAN的成功经验, 为内地图书馆界建设中文图书名称规范数据库提供参考。
对开放式电子图书出版结构规范的用途、与其它电子文档内容格式标准的关系、一致性及电子图书包结构等进行解析。
从著录用标识符、格式设计及内容3个方面, 比较和分析USMARC与CNMAMARC之间的差异及其对两种MARC格式相互转换的影响, 并针对这些差异提出适宜的转换方法或建议。
在对信息挖掘与数据挖掘、信息挖掘与搜索引擎、信息挖掘技术总结的基础上, 对作者群和近几年发表论文的质量进行分析。
从网络搜索引擎与联机检索系统的逻辑构成和工作原理着手, 对二者在检索功能上的差异进行多方面的比较与分析, 并指出信息检索技术的发展趋势和研究重点。
对6个CALIS引进网络数据库2001年1-5月的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并针对其利用现状提出若干建议。
从哈工大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出发, 对一类分布式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进行研究, 运用中间构件技术和智能主体技术构造一种三层客户/服务器模式的数字图书馆系统结构模型, 该模型可扩展性和安全性好, 对分布异构的数字资源具有很强的集成能力。另外, 还对相关的问题进行探讨, 给出一种信息模型, 使信息组织灵活方便;提出一种优化的资源调度方法, 能使系统运行成本降低;同时, 还对数字图书馆的互操作性问题进行讨论, 提出相应的互操作性规范。
提出在中国图书馆界创建组织文化的命题, 阐述什么是文化、组织文化、图书馆组织文化, 从图书馆的性质和发展论述为什么要创建图书馆组织文化, 指出创建图书馆组织文化6大环节和问题。最后介绍近年来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在组织文化创建工作方面的实践探索。
根据现代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现状、内涵与功能变化, 提出参考咨询工作的发展策略。
结合图书情报工作的特点, 建立图书情报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资格量化评审体系。
对建立信息检索与利用课网上教学整合系统提出设想; 从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和教学论的角度对建立教学整合系统的学科背景、设计思路进行探讨;阐述教学整合系统的建立对进一步发展信息教育的作用和影响, 并初步构想系统框架。
指出期刊善本不应与图书善本采用同样的评价标准;根据期刊版本流传的特点, 论证评价标准应适当放宽的理由;提出近现代期刊善本的8条评价标准。
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与其所选研究对象的出版时差、论文发表与文稿投寄时差和文稿投寄与引文(出版)时差方面进行分析, 认为以文献计量分析方法筛选核心期刊, 实际上反映的还是7年前期刊的真实水平。由于这种时差, 人们在根据核心期刊表评价文献(论文)的学术水平时, 有可能出现优劣颠倒的现象, 从而对现实工作易产生不利的影响。
对我国期刊工作研究领域正式出版发行的第一种大型二次文献专著--《期刊工作文摘(1989—2000)》进行评介, 并论述图书馆开展学术研究工作的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