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本体角度对知识集合的定义、类型、边界,知识集合的元素、结构、组织过程,知识集合的三大功能,以及知识集合与其环境的关系等进行阐释,强调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应转向知识集合。
介绍1994年之后中国图书情报学领域出现的以数字化、网络化为特征的技术研究高潮的现实条件、基础理论、研究状况和技术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技术研究未来的特征和趋势进行预测。
在分析知识经济给企业带来的挑战和企业所面临的新的管理问题的基础上,从管理学的角度对知识进行再认识,阐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概念,分析知识管理所面对的管理任务和目标,介绍已经投入实际运用的知识管理策略和工具。
简述文献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背景和现状,针对期刊连续涨价以及网络环境下文献配置更趋复杂的情况,提出期刊成本效益分析的研究方法,包括进行期刊成本效益的预测、统计和综合比较等。
探讨大学图书馆虚拟馆藏的资源结构,对92所大学图书馆虚拟馆藏资源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其发展提出若干参考性建议。
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探索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基本概念,认为图书馆深层开发信息资源的内在机制在于促进人类一般信息向具有明确方向性的序列化的知识信息、情报信息的顺利转换,概要提出现代信息社会图书馆对信息资源实施深层次开发的主要形式。
阐述搜索引擎的工作原理及其服务类型,并对因特网上一些著名搜索引擎的特性进行简要评析,指出现有搜索引擎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从类目复分加“0”研究概况和加“0”的作用出发,通过《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三版使用手册》和《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以下简称《中图法》)第四版的实例,对能发现的隐性重号现象进行分析,指出解决此问题的对策是严格遵守加“0”规则。
通过对我国已出版的多部叙词表的调查分析,认为汉语叙词表语义场的构成有其一定的特点和规律,等同义场和相关义场的构造是汉语叙词表编制的薄弱环节。介绍自然语言叙词表的特点及计算机自动构造的三种方法,指出基于文本的叙词表自动构造方法与汉语构词法相结合,将有助于对汉语叙词表等同义场、等级义场和相关义场的构建。
针对信息超载这一严重的社会问题,提出立法、技术方案、信息分析服务三种解决方案。其中由信息服务机构提供信息服务是最主要的解决方案。
基于对数字图书馆用户信息链的分析,描述“综合工作站”的系统实现,并着重探讨数据库技术及网络通讯在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简略介绍数字图像图书馆建设的典型事例,针对数字图像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综述数字图像图书馆建设中需要重点研究的一些主要技术。
介绍联机联合编目的含义和发展趋势,分析现阶段在我国实现联机联合编目的可行性。着重探讨在联机联合编目时代编目工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就如何提高我国编目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出建议。
介绍国外制定因特网政策法规的情况,分析其特点,探讨对我国信息立法的启示。
分析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指出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是提供有利于产生新知识(知识创新)的资源、工具及合作环境。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讨论新世纪图书馆事业的变革与发展。
在分析美、日两国信息产业发展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发展我国信息产业应采取的模式。
调查我国网上书店的现状,分析网上书店的生存环境,最后提出网上书店的4种经营方式:以售书为主;以信息服务为主;专业化经营;电子版图书经营。
伴随着数字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化信息的销售已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本文即讨论数字化信息的销售问题。
以市场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原理为出发点,指出市场信息资源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对建立市场信息数据库等问题作了应用性研究。
从参考文献的起源、内涵、引用动机和对著文的作用等角度出发,阐明参考文献的基本功能是对著文的支持和佐证,而知识产权保护既非著者引用的目的,也非著者引用的归宿。虽然著者的引用行为受知识产权法的制约,但这种制约作用主要是由支持和佐证功能引发或派生而来的,并不构成参考文献的基本功能。
《图书情报工作》创刊于1956年。1980~1999年8月,共出版122期,发表文章2063篇。其中54.8%的文章有引文,共有引文7718条。作者合著率为17.9%。分析表明,《图书情报工作》堪称中国两栖期刊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