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国图书馆学的分期问题,分析西方图书馆学的输入对中国现代图书馆学形成的影响,阐述早期图书馆学家是如何继承传统图书馆学思想并进行创造性转化,从而形成自己的研究范式,最终确立中国现代图书馆学独立的学术品格的。
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关于世界的可知性、事物发展的联系性、认识的能动性和循序性原理出发,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情报研究实践的理论指导作用。
从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对象、学科本质和研究内容出发,探讨信息资源管理学的体系结构。认为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应由理论学科和应用学科两大类构成,并以此确立信息资源管理学的分支学科,构建其学科体系。
认为科学哲学的学科确认是一种学科知识积累过程和社会承认过程,并提出了一门学科的确认标准,进而据此标准进行分析,认为信息管理学已经形成并正在发展。
通过对发文量和作者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文热点、特点和选题方向以及作者人数、性别、职称、年龄、地区、成果和系统的分布情况,找出了核心作者,计算出合作度与合著率。
介绍图书馆技术机制从图书馆管理自动化系统到面向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系统、基于网络的文献信息服务体系、基于网络的数字化信息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并分析由此引起的图书馆各方面的变化。
论述文献传递服务的定义、类型、起源与现状,分析文献传递服务兴盛的原因及其对图书情报工作的影响。
从现有中文搜索引擎在信息资源组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概述美国图书馆对因特网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经验,提出如何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对信息查询的需求,以及我国图书馆对因特网信息资源组织管理的对策。
通过分析会议录、网络的特点和用户需求等变化,认为在会议录标引方面应采取提高规范程度、趋向集中管理、加强检索功能、进行恰当标引等新措施,同时对分类标引与主题词标引的具体做法提出意见。
介绍《中西文期刊联合目录》光盘数据库的背景资料及使用情况。在评价该库优缺点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和提高该库功能的5项建议。
以发展的眼光,总结50年来我国图书馆事业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所发生的十大变化,以期使业界同仁看到图书情报事业有着光辉灿烂的未来。
运用功能主义社会学和现代管理学理论,探讨图书馆内部业务流程重组的目的、内涵、作用和模式,指出在现代信息社会中,业务流程重组是解决图书馆内部功能失调问题、促进图书馆变革的重要手段。
概述我国商情数据库的总体发展现状,依据细化的主题,深入分析各类商情数据库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中国商情数据库的基本对策。
从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课程设置、师资、科研等方面对我国现行的图书馆学教育进行深刻的反思、分析与批判;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图书馆学教育的措施与对策。
1975年,刘国钧先生在中国科学院图书馆主办的《图书馆工作》创刊号上,发表了“‘马尔克’计划简介——兼论图书馆引进电子计算机问题”一文,第一次向我国图书馆界较为全面地介绍了美国国会图书馆研制、发行的西文图书机读目录——LC—MARC,包含MARC计划的历史背景和目前组织、MARC系统、MARC记录款式、款式识别、字符集、回溯转换计划和MARC计划的发展前景等内容。
在比较《中国文献编目规则》与中国文献著录国家标准(GB3792系列)、ISBD及AACRⅡ的基础上,分析《中国文献编目规则》的特点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