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为目录学的演进动力是由目录学的内在动力与外在文化合力相互作用构成的一个系统,目录学的演进与文化的演进相一致。中国文化从低级向高级的演进大致可划分为独立文化圈期、文化冲突与交融期及文化综合期三个阶段,中国目录学也相应地经历了古典、近代与现代三种形态。在现代科学及文化的综合化趋势之下,目录学正在由古典期对文献的重视和近代对读者的重视转而将两者综合研究,并以书目情报传播将两者结合成一个有机整体。
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从经济文化辩证论、经济建设中心论、外部挑战论、内涵发展论、公益事业论、社会效益论、第三产业论、为区域经济服务论、教育方针论等 11个既彼此联系又相互制约的方面来建构图书馆改革理论,以建立一个多视角、多侧面、逻辑清晰、结构和谐、相对完整的图书馆改革理论体系。
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探讨:科技情报成果面向市场需要法治环境;科技情报成果转让需要法律保护和市场机制的完善;科技情报成果权利人需要受到保护。
以 10种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为样本,通过对 80年代以来各刊主要栏目下论文引文的学科分布调查,比较和分析我国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引文所涉及学科的数量、自引、互引、引文学科耦合、引文学科类别、引文学科的集中与离散现象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根据引文学科的集中与离散性,初步确定出各年段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引文的核心学科和常规引文核心学科。
通过对中、美、日三国数据库建设的比较, 指出我国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提出发展我国数据库产业的对策。
探讨 Internet上各种类型的英文搜索引擎和各种搜索引擎之间的检索理论与检索方法的异同、检索技术与易用性上的差别, 以期达到帮助用户使用的目的, 并对搜索引擎的发展提出建议。
阐述现代文献信息服务环境中图书馆分类统计分析对象的意义和步骤, 并列举几种分类统计比率及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
现代网络环境下, 传统的印刷型统计指标体系应相应地变动;网络技术为统计数据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并针对单个图书文献单位提出了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模型。
分析信息需求多元化及表现, 论述其对藏书发展的影响, 并提出制定适应信息需求多元化的图书馆藏书发展政策。
概述增强型文献记录产生的背景, 探讨用书评信息增强文献记录的必要性, 并设计出几种具体实现方案。
论述地方综合性大学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目标定位的内涵与特点, 提出目标定位的原则、实现目标定位的途径及方法。
分析我国图书情报人才社会需求的状况;提出面向 2 1世纪图书情报教育改革的人才培养目标;着重对图书情报学课程设置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专业分流的教育思想
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学科理论构建、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三个方面,探讨图书馆学学科建设中的“本土化”问题。
认为《“文献资源建设”辨析》一文对“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解是片面、简单的, 由此提出作者自己对该问题的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