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现在图书馆的周边环境正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例如:信息记录媒体的多样化、情报存贮与检索的高度现代化、计算机和通信网络的发展、用户对文献资料和情报需求量的增加和趋势多样化、出版物价格的上涨、图书馆财政预算减少等等,已成为影响图书馆发展的重要因素。
通过对近10年来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中运用调查方法的数百篇论文和调查报告主题范围、定性/定量分析技术、引文等方面的统计分析,总结了调查方法在我国这一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状况、特点等。
认为我国文献资源储备体制应是一个分工储备的二级体制。它能有效地协调文献资源保障与利用的关系,有助于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化及国际化。
据《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文摘法统计的数据,对我国45个学科科技论文在期刊中的分布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我国科技论文分布基本符合布拉德福的文献集中与分散定律。
从方法论角度论述了对文献信息的科学认识,分析了文献信息科学概念的产生、形成及其学科建设的积极意义。
根据引文年代分布的基本数学模型--负指数模型、Brooks模型和Burton-Kebler方程,确定文献半衰期,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和比较。
简述了光盘在我国图书情报部门的应用;详述了光盘的保存与使用环境、评价光盘保存寿命的指标等;指出为了保证光盘信息输出的可靠性,须在10-20年内对其进行转录。
对我国14年间(1982-1995年)期刊排架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回顾,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许多问题已经明晰,认识趋向统一,一些争论不再有意义,统一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业已成熟。
指出《国内期刊价格分析与预测》一文的统计结果和预测方法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1990-1995年国内邮发期刊价格重新进行了统计、模拟和预测。
认为图书分类法实现兼容面临着建立标准的分类法机读版本,分类法结构、语义及标引规则的规范化和分类法向组配化发展等三个问题;并就如何解决这三个问题提出了看法。
以国外一些公司企业的发展为例,说明技术情报服务的操作规程及有关人员应具备的才能。
通过对国内使用较广泛的三部分类法中存在的以人列类现象的调查,以及对所设类目的内涵及分类理论、分类原则等的分析,认为以人列类既不科学,也不利于国际分类法的统一与规范的发展方向。
介绍天津师范大学信息产业学系的历史沿革、专业课程设置、远景规划等。
研究,归纳出日本信息事业宏观管理的主要特点是以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来保证信息政策的正确制定与有效实施、充分发挥大型信息系统收集开发信息资源的主导作用,大力扶植信息产业.高度币视开发信息技术和加强信息人才结养。
在1996年岁末有幸较早地拜读严怡民教授和他的博士生们合著的《现代情报学理论》一书,不胜欣喜。酣畅之中颇有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