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出在情报学学科建设中在基本概念和研究范围方面存在着一些混淆之处,并提出确立合理的情报学学科建设的观念。
AL理论研究、政策与立法、基础设施和信息服务业四个方面,比较我国与发达国家的信息产业,指出我国信息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
利用美国科技情报研究所出版的《期刊引文报告》提供的5181种科技期刊5年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采用3项评价指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定指标的权重,建立综合评价的指教模型,根据综合指数的概率分布确定核心期刊,最后对评选的结果进行讨论。
在对“教育学”学科文献进行大量统计分析的基础上(1991-1995年),对该学科核心期刊的确定、文献检出效率的计算、检索工具的评价、文献检索中被检期刊最小数量的估计、期刊采藏最优化数学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论述和演算。
以期刊引文分析为参照,对国内近几年出版的100种图书馆学情报学专业图书做了引文分析,并得出有一定参考价值的数据和结论。
将人类社会活动看作是一般意义上的管理行为,考察这种管理的分工进化过程,分析论证信息管理人才的社会存在合理性,并进一步从信息资源的特征出发,阐述信息管理人才的特殊性以及对信息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要求。
论述数据库建设的重要意义,介绍中国科学院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历史和现状,针对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近期的任务和对策。
以馆自制卡、铅印卡、在版编目和CN-MARC数据的实际分类为依据,就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技术图书归类中最容易出现的异分、错分进行了分析,并给出正确的标引方法。
论述文献可获性与情报可近性概念之间的异同,分析影响文献可获性的因素和引起文献可获性下降的原因,探讨改善文献可获性的基本途径。
从现代图书馆的功能要求出发,阐述现代图书馆建筑灵活性的概念、现代图书馆对建筑灵活性的要求和图书馆建筑灵活性的基本条件,提出“统一层高、统一荷载、统一柱网”是图书馆建筑灵活性的核心。
阑述竞争情报的概念和特征,论述增设竞争情报课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以电技术、电子技术类为例,通过对《科图法》第二版和第三版73大类类目的逐条对照与研究,阐述了《科图法》第三版的优点,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修改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