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什么是图书馆学研究的规范,图书馆学科建设和学术研究如何遵循规范以及如何营造规范的学术氛围。
首先,对电子出版物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对电子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阐明了电子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电子出版物与图书馆的关系,系统地研究了电子出版物对图书情报工作产生的影响。
依据当前信息资源建设的趋势,提出在宏观上建立以国家级和地区级文献情报中心为代表的分布式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在微观上合理计划个体图书馆馆藏资源与网上资源比例的构想。
图书馆工作隐含着两个基本层次:一是文献传递服务工作,二是信息咨询服务工作。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信息咨询是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的发展方向;联系图书馆与经济发展进行考察,信息咨询是图书馆进入信息市场的接口与通道。
通过比较中西方图书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展经营服务的由来与现状,对中国图书馆界的经营活动进行了若干思考,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分析信息商品质量供求矛盾的表现和影响,提出协调解决信息商品质量供求矛盾的方法,并简要阐述了信息商品质量供求问题研究的意义。
对情报检索语言“标引耦合”这一普遍现象的原理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将其运用于情报检索语言词汇对应关系的研究及检索工具查全率与查准率的测定。
按文献作者的写作方式、研究手段和研究内容的不同以及研究所读者利用目的的不同,将文献划分为四大类;通过对读者利用文献需求的统计,可依其重要性将四类文献排序为:法规标准文献、信息广告文献、经验知识文献和理论认识文献。
针对目前我国普遍不重视情报翻译的现状,阐述了情报翻译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并就情报翻译和情报研究在情报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及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了探讨。
较仔细地解剖了Johnston选书专家系统的决策、推理机制,对选书要素在不确定性推理中的具体应用作了说明;对Rutelege、Swindler选书标准的适用环境及不适于我国现行的人脑选书判断、手工计算的原因和道理做了说明。
《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图书分类法》气象学类是依据该分类法修订委员会制定的修订规范,采用扩展细目、扩大内涵、增加注释、使用组配等方法修订的。
结合图书分类工作的实践,介绍与分析著者号使用中采取的一些异常处理方法,探讨著者号选取中的规范与统一问题,以适应书次号标准化的要求。
在分析和比较各种常用的永久性期刊合订方法的基础上,探讨了影响期刊合订本复印效果的各种因素;建立了各因素间可以科学地选择适当的合订方法,以消除期刊合订本装订线附近区域复印印迹畸变现象的数学关系。同时还就这一问题向出版印刷部门提出了建议。
以本馆中文图书近3年来的借阅统计为基础,利用计量学原理,对图书流通情况进行了计量分析。
根据国外经验提出了实现资源共享需要解决的五大问题。论述了开展资源共享的迫切性,并结合国情探讨了文献资源布局的特性。
概述近年来加拿大文献资源分布、管理及各种类型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基本情况,对如何有计划、有步骤地发展我国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网络,加快文献资源共享的步伐,提出了几点建议。
介绍了“情报”改为“信息”后产生的问题,分析了其带来的正面效应和负面影响,提出了应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介绍华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系的发展概况、教育结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主要成就和今后的发展设想。
简要描述了主题标引从先组式的标题法、后组式的主词法到当代的叙词法、自动标引及自由词标引等方法的演变过程,介绍了当代中文主题标引的研究及发展概况,表明了用情报检索实验的方法来研究标引方法的重要性及必要性;根据控制论、系统论的有关原理,尝试建立了情报检索实验的方法学理论。
图书情报机构发展的本质是技术的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在图书情报机构中的广泛应用,使得评价图书情报机构的标准由藏书量的多少转变为技术含量的高低。
采用了引文分析及其他科学计量学方法,将中国科学院院士作为一个高级科学家群体进行研究。
开发和利用文献情报资源,提高服务质量,是图书情报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为了能够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我国文献计量学研究的现状,本文以中国科学院图书馆和北京图书馆的文献情报资料室所收藏的图书情报学期刊为基础,依据一定的选刊原则,共选出来源期刊90种。
友刊《图书情报工作》走过了40年的历程。孔老夫子说:“四十而不惑”,贵刊已届“不惑”之年,的确是已走向成熟。
对《图书情报工作》1991年至1995年论文著者分布特点和论文引文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与分析。
《图书情报工作》创刊40年来,曾多次荣获国家级、部委级奖励,她之所以获得这么高的荣誉,主要是她能够站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前沿,成为图书情报工作者的工作指南,因而受广大读者的喜爱并得到广泛利用。
《英汉—汉英文献信息词典》评介张琪玉(空军政治学院信息管理系被列为武汉大学社会科学“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由石渤、毛玉姣、周宁等同志领衔编纂的《英汉—汉英文献信息词典》已于1996年1月由武汉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