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从世纪之交的观点出发,分析了对目录学研究主体的要求,论证了书目情报是当代目录学研究的基点,并探讨了目录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该文从历史的、宏观的角度论述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几个问题:①新观念、新态势是信息化服务的前提;②新领域、新内容是信息化服务的基础;③走出误区,开阔图书馆信息化服务的新视野。
根据信息资源的特性,该文提出了信息产业的发展对信息资源的增值与减值的影响以及信息加工业和信息服务业在信息传递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目前我国的信息采集、信息加工和信息服务工作主要由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完成,因此,图书馆和信息机构对信息资源的管理水平和服务方式将极大地影响到信息的利用和传播。
该文从用户的情报意识、认知能力、消化吸收能力和支付能力四个方面阐明了信息产品接受障碍,并提出了克服这些障碍的对策。
该文通过对市场经济与图书馆的作用(包括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的思考,提出逐步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互适应,又符合图书馆自身发展规律的运行机制,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础或前进的起点,也是当前图书馆改革的重要突破口。
该文从图书馆学的发展史,特别是图书馆学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图书馆学的发展原因及其过程,也论述了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的错误导向:为图书馆学的图书馆学,而非为图书馆的图书馆学。作者认为:应发展实践的、有应用价值的图书馆学。
该文简要地论述了定量地衡量科技期刊的3大类12个指标,并列举了部分实例、指出了这些指标的优缺点及使用条件,这对科学地评价与选择期刊是很有益的。
该文通过对投入、产出效益的分析,试图找出一种合理的资金投向模式,以指导今后的图书采购工作。
该文根据边值条件,求得复本量与其借阅频次关系方程的一般形式,并给出了确定方程的具体方法。
该文在介绍藏书搬迁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藏书搬迁理论,拟就该馆在迁馆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将藏书搬迁作为藏书建设理论中的一个课题来研究,以丰富藏书建设理论。
该文针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根据市场经济的特征和图书馆自身的性质,提出了图书馆开发信息资源、参与市场竞争、实行“一馆两制”和“人才分流”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对策。
该文介绍了国际图书馆学和比较图书馆学这两个概念的最初含义及发展变化,分析了造成混淆的原因,探讨了它们各自的科学定义,并对这两门学科不同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目的进行了界定。
该文在对国内几种常用的中文期刊排架方法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得出了期刊排架的理想方法是采用复合排架法的结论。
该文认为,图书馆摆脱困境的正确途径是:在搞好面向经济、面向读者两个主业活动的基础上,通过其它渠道争取各种资助,以补充图书馆经费之不足。
该文介绍了近 10 年来英国图书情报院校进行的一些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的教育改革情况,包括院系的重建和重组,调整办学方向和专业设置,改变招生策略及改革课程内容等。
<正>1 信息专业人员是新环境中的旧职业 新的信息技术给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带来了很多变化,同时,对图书馆也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影响。它逐渐在改变着信息传播媒介的形式和传递方式。根据E·H·丹尼尔1986年的看法,图书馆在采用新技术方面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采用新技术阶段,在该阶段,新技术代替了传统的手工方法,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时效,如出现了联机目录和对书目信息的联机检索;二是扩大应用范围阶段,在该阶段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服务方式,如有了多种复杂的检索参考的资源信息策略;三是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该文简要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信息技术与管理系的建立、发展、特色、主要成就和办学体制、规模以及当前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的情况等。
该文根据国外最新资料,就电子化医学图书馆的文献存在形式及传递方法和医学数据库的发展情况两方面加以阐述,使读者不同程度地了解国外医学图书馆目前的发展状况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搞图书采访的人,离不开对中外出版社的了解,特别是作为高校图书馆的采访人员,更需要了解高校系统的各专业出版社。我国大学出版社成立较晚,50年代只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两家,但也没有真正地发展起来。直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大学出版事业才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截止目前,已从50年代的两家发展到现在的96家。可以说,大学出版事业欣欣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