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图书情报事业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发生了重大的变革。14年来的丰富经验与丰硕成果,同样也是在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小平同志南巡讲话和党的十四大重要决议,为我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从根本上解决了我们对“过去怎么看”、“现在怎么干”、“今后怎么办”的认识。概括地说,发展我国图书情报事业的总体思路就是: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情报事业发展道路。
中国的各级图书馆如何在新形势下,按照14大精神,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为经济建设服务,是一个迫切需要讨论的问题。现在提倡科技兴市、科技兴农,图书馆面临如何科技兴馆的现实,把“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真正落到实处。图书馆作为第三产业,应当有新的特征。图书馆如何在强化社会效益,即为文化教育和科研服务的同时,加强经济效益。并使经济效益促进社会效益,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需要研究。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至十四大闭幕,历经十余年,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完成了一个大的周期,这就是由计划经济体系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造成的直接结果是国家经济活动的决策主体发生重要位移,即由各级政府转移到各种形式的企业。以辅助决策为己任的科技情报系统,其服务对象也由以政府部门和研究机构为主转为以经济实体为主,并藉以减轻因自身由社会公益型单位向服务经营型机构过渡所带来的资金压力。随着服务对象的变更,传统的情报服务内容和方式受到了严重挑战。
在当前举国上下、各行各业深化改革开放的大环境下重新审视图书情报理论研究与事业发展的关系,主要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近年来我国对于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结合方面颇有微词,图书馆界对于其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现象提出了严厉批判,情报界则认为情报理论研究大大落后于实践;二是党的十四大提出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给我国图书情报事业带来了巨大的震荡,也给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关于事业发展与理论研究的关系问题,蔡元培先生曾有一个简明的概括:“一种事业发达到一定的程度,便有产生一种有系统的理论。有了有系统的理论,那种事业的发达,才有迅速的进步。
1992年9月国家科委将“科技情报”一词正式易名为“科技信息”,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亦随之改名为“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笔者初闻很觉惊诧,但后又坦然——当情报事业的发展处于困顿与转折关头,国家及时引导、调整其航向,恰是政府职能的体现,也说明了政府行为支配着情报事业的发展方向。问题和笔者的困惑在于,做为一门与情报机构、情报事业密切相连的学科的情报学,是不是也要随着情报机构名称的更迭而变成一门所谓的信息学呢?
文章认为,我国信息市场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是各信息机构对自身经济利益的追求。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分析了我国信息机构获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空间,并以信息机构主体的经济利益为主线,分析了信息市场发展的原动力、激发力和牵引力这一动力机制构成,提出了强化信息市场发展动力机制的对策。
科技情报分析研究是科技情报向产业化转化的重要媒介。科学技术的社会化决定了科技情报分析研究必然要走上社会化的发展道路。目前,科技情报分析研究的社会化趋势表现为社会化的需求、社会化的开放型工作模式和科技情报来源的广泛性等。由此,情报人员需要在多方面具有较高素质,以适应科技情报分析研究社会化的要求。
文献集合力是图书馆的工作优势。本文对“藏书体系”的思维背景提出了新的理解,同时强调了社会文献体系,并探讨了研究藏书建设的最佳思路。
本文在分析了书目记录文档的特征和图书馆目录的目的基础上,探讨了规范控制的基本概念与原理,阐明了规范控制在图书馆及其自动化中的地位与作用,综述了规范控制的应用,从而得出有关结论。
本文通过对比,从几个方面多角度论证了科技图书与艺术图书的社会寿命是不一样的,前者一般较短,后者大多较长,其中的优秀部分堪称为“不朽作品”。
书评是图书馆采购图书的指南。中美图书馆界组织和利用书评的程度极为悬殊。美国图书馆员在选择图书时很大程度地依赖于书评,但已开始从数据库中寻找有关图书的信息。中国图书馆没有组织适合本行业需要的书评活动,亦无由图书馆界编制的书评杂志、书评索引。随着出版业的繁荣和图书品种的激增,征订目录的弊端日趋明显,强化书评在图书选购中的作用已变得十分重要。
本文就我国计算机联机情报检索目前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提出了改进联机策略、建立合理的检索模式、提高机检人员素质以及有针对性地进行用户培训等相关措施。
本文主要介绍汕头大学图书馆在引进北京图书馆中文 MARC 数据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以图书的 ISBN 号为检索点的多功能高效率计算机编目自动查重系统,具体说明该系统建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包括对系统的要求以及系统的结构、数据流程、功能模块、运行效果和优点等。
本文着重介绍 CD-ROM 这一新型载体形式应用于工具书领域的发展过程;分析了其应用特点和分布状况;着重分析了这一新的载体形式对传统工具书的编排、应用等所带来的影响。
文章认为,理论是实践的精灵。理论只有不断创新、不断进步才能带动实践的发展。同时实践应对理论抱有宽容的态度,并促进其发展。以图书、情报、档案为主的文献信息业未来发展的必然结果是走向兼容协作,无明确分工的一体化。目前,我们应在理论建设、操作技能、管理体制等方面早作准备,以适应未来的挑战。
本文澄清了张炎烈同志在其《答》文中提出的几个与事实不符的问题,重新讨论了图书馆学危机,陈述了笔者对图书馆学理论的认识。
本文对目前世界上的1830种图书馆学情报学定期与不定期连续出版物的出版简史、地域分布、主要内容和分类、编辑出版机构、出版语种、出版周期以及摘引率等做了广泛的调查,并就未来发展趋势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992年12月11~15日,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组织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情报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宜昌市召开。来自中国科技情报学会和全国各地的论文代表40余人出席了会议。
“情报文献统计指标体系研讨会”于1992年12月10~1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举行。全国情报文献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八分委会组织全体成员、全国文标会部分委员和有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关于我国情报文献统计指标体系方案的设想》(征求意见稿)。
由大陆著名情报学家王崇德教授编著的《情报科学原理》一书近期已由台湾农业科学资料服务中心编辑出版。这是王教授的又一部关于情报科学方面的力作,也是海峡彼岸首次出版发行由大陆情报学家撰写的情报科学著作。与其它情报科学理论方面的著作相比,《情报科学原理》一书的特点在于著者在书中努力突出“原理”二字,力图从本质上探讨情报科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