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的贮存与分布,就实践而言,包括微观与宏观两个方面。这里,微观布局指个体图书馆的收藏与分布,通常称之为“馆藏分布”或“藏书分布”,它旨在解决各具体图书馆的藏书结构与典藏问题;宏观布局是指国家(或地区)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的文献构成,我们称之为“文献资源布局”,它旨在解决文献总体收藏的完备性及大空间范围的合理分布问题。许多读者都抱怨图书馆无法满足他们的文献需求。但是,从宏观上讲,读者的文献需求总是小于或等于文献生产,因为人们不可能找到不存在的文献。既然文献生产是有限的,人们的文献需求也必然是有限的。
本文首先列表介绍了我国图书馆学体系结构的概况,接着叙述了表中一些典型体系结构的划分:从第一层次到第三层次及以下层次学科、分支学科的定义、内容范围;模式的种类及其划分;我国图书馆学体系结构在学科发展历史阶段上所处的位置等。最后指出了关于体系结构的研究方向。
何谓“耗散结构”“耗散结构”这一理论是比利时物理化学家普利高津(I. Prigogine)1969年在一次理论物理与生物学国际学术会议上,针对非平衡统计物理学的发展问题而提出来的,他因此而荣获了1977年度的诺贝尔奖金。所谓“耗散结构”,用普利高津的话说,就是:“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通过不断地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在外界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的阈值时,便可能从原来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在时间、空间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
为了开发利用国内机器人文献资源,做好机器人技术情报跟踪和服务工作,本文作者对18个研究单位及有关图书情报部门进行了调查,探讨了机器人文献馆藏建设,合理进行资源布局等问题。
文献标题是自然语言,结构形式多数是偏正式短语,也有的是句子。主题词在短语或句中充当什么成份是不固定的,也就是说,它在短语或句中的位置存在着不定性。因此,单靠语法和传统逻辑来分离主题词可能难以奏效,还需要求助于现代逻辑。科技文献标题输入后,成了二进位数的代码,它包含若干单词的代码(主题词是其中之一)。整个标题的代码是全集(universal set),而单词的代码是它的子集(subset)。
中国百科全书起源于何时,目前学术界尚有不同看法。这一问题涉及到对百科全书性质的认识,也涉及到对中国古代工具书《尔雅》、类书性质的认识,以及如何看待一些百科性质的著述等问题。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些考证,以便搞清楚中国百科全书起源的问题。
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是图书馆学情报学研究的主要情报来源。据不完全统计,我国1949~1990年共编辑出版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近270种。目前,我们已查到的项目较全的期刊有104种。研究这些期刊,有助于进一步搞好我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期刊编辑工作,同时也有利于这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我国的情报学研究起步较晚,有人认为我国情报学真正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来研究,是从1978年8月中国科技情报学会成立后才开始的。由此看来,我国的情报学研究仅仅只有十余年的历史。从时间上看虽然较短,但我国的情报学研究在此期间其总体发展是十分迅速的。促成我国情报学在短期内迅速发展的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对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的引进与吸收。据对我国情报学核心期刊1980~1984年的引文分析结果,在所著的全部2945条引文中,引自情报学以外学科书刊的引文多达1334条,占总数的45.3%。二是对国外情报学研究成果与方法的学习、借鉴与引进。大量地引进和评述国外情报学有关概念、理论和学术体系,对我国情报学界打破陈旧的观念、活跃情报学界的思想起到了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
本文所作结论以统计数据为基础。第一次抽样统计了1986年第四季度的西文书刊,第二次抽样统计了1989年第四季度的西文图书、中文书刊和1990年全年西文期刊的流通情况。对1987年至1989年3年间自然科学各类图书流通进行了统计对比,发现各基础学科流通率非常稳定。从流通数据的分析中概括出六点指导我中心藏书建设的依据。
本文通过对中科院上海地区文献工作的现状分析,说明了文献经费逐年增加的幅度小于文献价格逐年上涨的幅度是造成文献入藏量逐年下降的根本原因。为此,我们提出了关于文献经费不足的4条具体对策,以改变目前的不利局面。
参考咨询(Reference Service)是图书馆中解答读者问题,提供信息服务的工作,它是图书馆除流通之外,另一主要为读者服务的项目。近年来知识信息的爆炸性增长和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对图书馆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提高参考咨询在我国图书馆中应有的地位,强化以参考咨询为核心的图书馆现代化信息服务已迫在眉睫,鉴于目前我国图书馆中参考咨询尚属薄弱环节,本文拟参照美国图书馆中有关参考咨询方面的现代化管理经验,针对国内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工作的现状,从参考咨询的目的、任务、现有状况及合理调整等方面进行剖析对比,并提出借鉴性的改进建议。
目前,对于图书的选订,全国大多数高校图书馆都是采用传统的定性方法,即图书目录到馆后,先下发到各系(所),图书馆根据各系(所)圈划的情况来决定是否订购。这种定性方法,多以自我感觉为主,实属经验性决策,尤其是对于反映图书利用价值的软指标,主观意识较多,再加之其它方面因素的影响,客观上限制了图书的选订质量。所以,应该加以改革,即将软指标硬化,实行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量化方法,以确保图书的选订质量,搞好藏书建设。定量分析是现代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
本文从集元素的不同排列结构来阐述利用“周期法”进行过刊排架的优点和长处,通过对文献分布规律和老化规律的研究,确定了只有“周期法”才可以解决长期以来本馆日益增长的书刊资料与有限空间的矛盾,极大地方便了读者,有利于工作人员按科学方法——ABC分析法进行管理,最大限度地提高了管理水平。
如何为科研主战场上提供全、快、精、准的情报信息,是当前情报研究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我馆围绕科研重点攻关课题,开展了专题情报调研工作,注重搜集本学科的新理论、新技术,并认真研究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及动向,取得了一些成绩,收到了一定效益。本文具体介绍了我们的几点做法和体会。
广元市科技情报研究所创建于1985年底,直到1988年秋全所仍仅有2名工作人员(有时仅1人),却担负着科技文献的收发工作。现在全所共有职工4人,其中2人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1人具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1人尚未评职称。全所有办公室4间,资料室、复印机室和微机室各1间,配备有放像机、电视机、收录机、复印机和微型计算机各1台,初步具备了开展科技情报工作的条件。几年来,在市科委的领导下,全所职工紧密团结,勤奋工作,人少办大事,努力探索着开展我所科技情报工作的途径。
在贵刊1990年第5期“争鸣”栏的《对统一中文期刊刊次号编制方法》一文中,作者所设计的期刊刊次号是由地区号、刊名号和种次号三部分组成的,其结构形式清楚明了,突出了期刊的地区性,能够起到区别同类期刊的作用。但笔者认为,用该刊次号作为标准的期刊刊次号,尚有值得商榷之处。作者对6种现存的主要期刊刊次号的优劣进行简单分析,然后提出了新设计的期刊刊号,即由地区号+刊名号+种次号组成。下面试析其刊名号和种次号: 1.先分析位于刊次号之第二位的刊名号。
就目前所知,世界上最早的现代期刊是创办于1665年1月5日的法国期刊《Le Journal des Scavans》(学者杂志)和1665年3月6日创办的英国期刊《Philosophical Transactions》(哲学汇刊)。那末.最早的中文期刊究竟创办于何时?国内绝大多数的学者认为,最早的中文期刊是英国传教士马礼逊1815年在马来西亚的港口城市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Chinese Monthly Magazine)。但是,1958年金寿山在《中医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我国最早的期刊是《吴医汇讲》。1980年刘大松在《中医药学报》上撰文支持这一看法。
1.期刊价格上涨速度经费紧张是造成图书馆工作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由於各种因素,物价上涨,也必然影响图书情报行业。外汇汇率的变动,也给原版期刊订购增加了困难。同样数量的金额,再也购不到同样数量的期刊了,这是众所周知的。多数馆每年经费有一半以上为采购外文期刊所用,而其中80%用于订购原版外文刊物。我馆1988~1990年间,因经费紧张,期刊订购数量减少877种,而经费却增加70896.11元,其中76.12%的经费用于订购外文原版期刊(见表1)。
笔者在工作实践中遇到如何处置流通中被污染图书(即图书被近期患传染病的读者用过)这个问题。带着这个问题我曾请教过医务界的图书馆同行,也曾翻阅近几年图书馆专业刊物和有关书籍。同行们向我建议,用紫外线灯进行图书消毒,图书馆界刊物的有关文章也有相同论点(《广东图书馆学刊》1987年第1期第63页:“谈谈藏书带菌问题及其防范措施”)。当我将这个问题从消毒灭菌角度和图书保护角度认真进行了一番探讨之后,却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看法。紫外线属电磁波辐射,其波长范围约为328~210nm之间,现代水银蒸气灯发射的紫外线90%以上的波长在253.7n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