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在梳理已有目录学研究成就的基础上,讨论了文献流和目录学的关系、目录学的具体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问题,并就所谓“目录说”、“矛盾说”和“关系说”作了评议,认为目录学是研究文献流的整序、测度和导向的科学,但作为一门科学,应随着时代的前进和人们认识的深化,对目录学定义的表述不断修正。
本文讨论了图书馆学面临的困境,作者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传统图书馆学科范畴的终结和存在着严重的本质缺陷,作者认为图书馆学的曙光在于应深入研究人及其阅读行为,以及建立主动地、科学地开展工作的“新图书馆学”。
对1979~1987年间发表的1357篇连续性出版物管理方面文章的刊物的类型、文章篇数分布、刊发这方面文章较多的期刊及其刊载量、刊发文章重点、各类文章篇数及比例、有关文章的地域分布等做了统计分析,并讨论了分散和核心期刊两个问题。文章分散是有关事业发展的一个障碍,需要专业刊物起核心作用。在文章分散和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实际无核心期刊可言,但可以主动建立核心期刊。
本文应用美国运筹学家Saaty1973年提出的层次分析法,对图书馆投资管理进行分析评价,并以西文图书为例,确定出最佳采购经费分配方案。
从微观意义上系统地考察分析文献信息是我国目前理论研究中较为薄弱的环节。文章以文献信息产生的机理为研究起点,对文献信息的微观作用机制、组织控制等问题作了系统的考察分析。
不少从事科技情报工作的有识之士认识到,再也不能拘泥于计划经济时期那套工作程式了,要彻底地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要把科技情报所办成情报企业,要生产情报商品,推进情报服务,要广泛争取用户,开辟多种信息渠道,开展用户培训,加强国际合作等项工作。1.企业化中心内容在情报所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第一步就是要弄懂企业管理特点。企业管理目标无非是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要的具有一定质量水平和一定数量的产品,并且在规定的时间内送到消费者手里去。一个企业是个有机的整体,围绕着生产产品而运行着各种系统,如计划管理系统,技术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售后服务系统等等。
《图书情报工作》1988年第2期刊载了王大林同志写的“1980~1986年国内图书价格变化“一文,读后深受启发。近几年来,国内书刊价格的上涨,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尤其是图书资料收藏部门反响更为强烈。原有的图书经费远远买不到往年同样多的书刊,面对国内书刊的大幅度涨价,往往由于经费不足使图书资料部门的藏书采集工作陷入窘境。在这种情况下,了解图书市场价格的变化情况,探索其变化的规律,适时采取相应对策,显然是一件十分必要的工作。
1985年我馆从本馆实际出发,在医学专业图书馆中率先进行借书证有偿服务管理。这不仅在图书馆界,在社会上也引起过一些争论。笔者想就几年来作为“有偿服务”一个方面的借书证管理,谈些粗浅的认识。一、有偿发放借书证,是整顿管理工作的重要一步我馆是一所医学专业图书馆,成立于1921年。目前我馆工作人员71人(包括行政后勤人员),藏书超过45万册。
从科学研究的选题、制定方案、理论分析、实验研制到成果鉴定各个阶段,无不以科技文献为依据。科研工作的需要,科研人员的需求,乃是搜集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搜集工作的目标。搜集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科研工作的进展和成败。换言之,搜集与利用之间成正相关,即搜集书刊及时、实用,书刊利用率就高,科研成果就多。同时也有助于科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的提高。一研究文献、用户、反馈是搜集线路中的核心。搜集工作应始终紧紧抓住这三个环节。如今科技文献名目繁多,综合交叉,重复分散,失效快的现象日趋严重,外文科技文献更为显著。
《图书情报工作》1989年第1期上刊登了李锡初同志的论文“确定核心期刊的两种方法——加权综合法,模糊线性加权变换法”。拜读之后,受益匪浅。这两种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以前各种确定核心期刊方法的片面性。它从事物具有多种属性,多个侧面,各个侧面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且各自的重要程度不一的客观事实出发,将确定核心期刊的方法,从原来只考虑单一因素扩展到多因素的综合考察,利用那些表征期刊重要性的多种主要因素,较全面地测定出核心期刊,使核心期刊的确定率大为提高,不失为一种确定核心期刊的好方法。
分类语言由词汇和语法组成。词汇来源有两种:自然语言和人工代码语言,文章只研究前者,词汇的规范即为对自然语言的规范。语法表现为分类法中类目体系的组织排列,语法规则即是类目体系的规范。分类语言的建立是为保证文献交流过程中概念与语词的一一对应,以达到文献检索又准又全又快的要求。这一特点及编制分类法,自动化情报检索,与叙词语言的结合,分类语言间兼容性,自然语言的发展都要求分类语言达到科学、简洁、确切、一致、实用的规范化要求。
文章研究了情报流的特征,考察了中国物理学情报流的构成与流动。利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将情报流分成正式情报流、非正式情报流和潜在情报流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上,对中国物理学情报流进行分析。对于正式情报流,选择了《中国物理文摘》(1986—1988)收录的论文进行分支学科统计分析,并同INSPEC—PA进行比较,了解到中国物理学文献流结构同世界物理学文献流结构的差异还分析了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物理所的论文分布和中国物理学的文献出版物。通过分析中国物理学的学术会议和对外的交流与合作,来分析非正式情报流。
重点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国内外文献资源布局的一些情况进行概括叙述,介绍了文献资源布局的指导原则、国内外文献资源共享和合理布局的实践经验、文献资源布局的模式。
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互动的观点出发,回顾了科学技术政策的形成过程,并且对其基本概念进行了归纳。在分析了影响国家科学技术政策的政治经济制度、产业结构、国家压力、科学技术基础等基本因素以后,对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政策进行了体制上的分类比较,讨论了多元型、集中型和协调型政策体制的特色以及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干预方式。为了使科学技术政策能够在一个比较广阔的背景下面展开,文章还就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战略进行了模式比较。
首先介绍评价了著名的美国科学社会学学者R.K.默顿关于科学奖励系统的研究成果,试图说明科技奖励系统的社会承认功能,以及奖励系统在默顿的科学建制理论中的重要地位。奖励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文章还描述了国外科技奖励系统的习惯、方式,阐述了奖励制度分布体系同科学组织状况及科技政策的某些对应特征。
在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工作中,学术性书评文评所见较少。现在常常出现这种现象:一部图书馆学著作出版或一篇图书馆学论文发表后,要么多年不为人知,或仅被少数学者称赞,而在整个图书馆学术界却得不到反映,既没人肯定,也没人批评,既没人推荐,也没人介绍,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埋没了著作和论文的学术价值要么观点未臻成熟,或缺乏科学性、严谨性,形不成争鸣局面,亦不具备深入研究的条件。这种情况与当前我国图书馆学理论研究蓬勃发展的局面是极不相称的。应当引起图书馆学理论研究工作者和刊物编辑者的高度重视。
为适应图书情报工作的不断深化和发展及近年来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科学院下属的各图书馆纷纷更名为“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把图书馆改为文献情报中心,迫使我中心不得不考虑如何使传统的图书馆能具有情报之职能?如何体现文献情报工作的自动化水平?……就此问题,我谈点肤浅的看法。一、什么是专家系统专家系统是处理现实世界中提出的需要由专家来分析和判断的复杂问题的系统。专家系统是利用专家推理方法的计算机模型来解决问题的。
DDC在第19版出版10年之后,第20版已于最近由Forest出版社出版。DDC第20版的主编是JohnP.Comaromi,美国国会图书馆十进分类法部主任。他曾主持过DDC第18版和第19版的编辑工作。在整整10年里,DDC的编辑者们为这一新版努力工作着。在美国国会图书馆,每年都有10余万册图书按照DDC的体系进行分类,以收集修订该分类法的依据。由图书馆员和各学科专家组成的顾问委员会协助编者们工作,还有许多图书馆员和专家写信给编辑和出版社,提出他们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