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从实际统计数据出发,集中讨论了文献时序分布的模式、特点和应用;从引证和被引证的角度提出“引文半衰期”和“文献半衰期”的不同概念,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出我国科学文献的某些老化规律。
本文利用加菲尔德创立的引证法,通过对近三年来发表的1000篇论文所引用、参考的专业论文(3483篇)的统计,确定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各自领域的核心期刊。
本文对图书检索差错形成的原因,各种类型的差错实例,如何诊断馆藏拒借差错和防止差错的措施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建议。
本文从图书馆系统工程分析的观点出发,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南海海洋研究所图书馆自1983年7月至1988年6月读者到馆记录和专业书刊借还流通量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用一次滑动平均模型求出了5年历史资料的拟合值,旨在了解流通系统的某些数量特征和5年来的社会服务效益。
本文阐述了我国文献工作国家标准“图书在版编目数据”制定的现实意义和工作进展概况。同时介绍了该项标准稿的内容、著录项目、格式以及我国今后实施方案的设想。
为贯彻国家科委《关于加快和深化科技情报体制改革的意见》精神,进一步推动全国科技情报系统文献工作改革,国家科委情报局于1988年11月15日至20日在成都召开了全国科技情报系统文献工作会议,共有代表113人。国家科委情报局局长汪廷炯同志到会并讲了话,他说1987年全国图书情报工作部际协调委员会成立是我国科技情报系统文献工作改革的重要事件。
文章从藏书史料的重印、现代图书馆事业研究的起步、专门论著的出版、图书馆发展资料的汇辑、辞典、传记的编纂等几个方面简要评介了建国40年来图书馆事业研究的论著。
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情报信息的作用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图书馆作为收集、整理、积累和传递情报的部门,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做好期刊工作。然而,在目前书刊价格猛涨,经费逐年削减的情况下,如何使文献情报工作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读者的要求,使书刊发挥最大的作用,是值得认真探讨的问题。笔者根据我台图书馆近年来期刊工作的实践,谈几点体会。
在读者服务工作中,常见读者拿着所借期刊,却查不到所需文献。究其原因多数是由于引文索引中出现差错或对它理解有误,从而形成“年卷不符”现象。期刊因“年卷不符”的拒绝条(以月统计为例),约占拒绝条总数的1/5,占借条总数的1%;拒绝率如此之高,值得引起重视。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实践,对期刊“年卷不符”的产生原因及其处理方法,分述如下:
图书馆“在搞好无偿公益服务的同时,可以进行合理的有偿专业服务”,这是图书馆界比较一致的看法。但这并不阻碍人们进行新的深入一步的探讨。张喜军同志就传统借阅提出了“每个馆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考虑实行少部分、大部分或全部有偿服务”的新论点。反映了人们在有偿服务这一问题的看法上还存在一些分岐。对此,笔者再作一些讨论和补充。
苏联著名情报学家、世界最大的科技情报机构全苏科技情报研究所原所长、世界最大的文摘杂志总编辑米哈依洛夫于1988年逝世,享年83岁。他对国际文献工作联合会(FID)的人员培训、科学研究和编辑出版等工作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数次被选连任FID的副主席。1965年亲手在FID内创建“情报学理论基础研究委员会”,并一直担任该会的主席。1976年他倡议并主要由全苏科技情报研究所资助,创办了该会专业杂志《国际情报和文献工作论坛》,并亲自兼任主编。
目前,图书馆学专业刊物的发展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全国已有四、五十家专业刊物。但是,由于一些图书馆不太重视对本专业学术刊物的收藏,使得有些专业刊物的发行量不大。这势必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进程。为此笔者对收藏专业刊物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以请教于同行。
章学诚的目录学理论成就历来为目录学界称羡不置。专家们的意见对此基本上是一致的。分歧点主要在于章氏的目录学认识问题及其互著别裁的起源问题。笔者认为:如果将章氏的目录学理论与其哲学思想、文史思想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并通过章氏的史籍分类之实践来展示其目录学思想,或许可以拓宽研究角度,有助于深入进行探讨。
教育情报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理论体系的形成,当归功于《教育科学情报与文献检索》。该书系金恩晖与陈坚合作主编的又一力作。本书以其立意新颖、内容翔实、丰富、理论与实践并举、适时与多用兼容等特色受到读者的欢迎。该书从总体上可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两部分。
《自然科学书目学》是由苏联莫斯科文化学院、列宁格勒文化学院、克拉斯诺达尔文化学院、苏联情报工作者进修学院的教师和专家合作编写的一本教科书。该书经苏联文化部的学校和科学管理处批准,被列为全苏高等学校图书馆学与情报学系的必修课教材。
1989年4月8日中国科学院发出通知,根据《中国科学院第二次文献情报工作会议纪要》中要加快地区图书馆的体制改革,逐步建成地区文献情报中心的要求,决定将“中国科学院成都图书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院武汉图书馆”改名为“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考虑到两馆在国内外有一定声誉,在同国内外图书馆联系工作时,可继续保留使用原名称。
中国科学院第二届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于1986年1日成立,现任期届满。为了适应“一院两制”的需要和进一步加强全院出版图书情报工作,院领导决定组建第三届中国科学院出版图书情报委员会,聘请23名科学家和编辑出版、图书情报专家担任委员。主任委员为余志华;副主任委员为胡亚东、许志宏、田方增、屠规彰、谢淑莲。委员有:丁乃刚、王之江、史鉴、白国应、白景春、许志宏、刘全根、刘汝彬、刘忠齐、刘再力、刘海波、刘碧梧、汪文翥、周文表、周勋、侯建勤、施雅风、龚义台。
这部年鉴收集了1987年日本图书馆界有关情况和资料。全书共分4篇。第一篇概观了1987年日本图书馆界的活动。并从集团差别、问题差别等角度回顾了1987年。第二篇是以日本图书馆年鉴创刊6年来所收集到的情报为主编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