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前身是中国科学院图书管理处,成立于1950年。1951年改名为中国科学院图书馆,1985年11月改为现名。38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藏书达542万册、工作人员为430多人的具有多种职能的文献情报中心。
中国科学院对该院文献情报中心的学术评议会议于1988年5月9—13日在北京举行。学术评议委员会由院内外的27名专家组成,包括科研工作者和文献情报工作者。
(一) 软科学(科学学、系统论等)对于学科建立的指导意义当今,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社会科学能力的与日俱增,使整个科学体系急剧膨涨。具体的表现是新学科、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对于众多的新学科的出现,学术界普遍认为,其动因主要是学科既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
图书资料的深浅程度是相对读者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深,也没有绝对的浅,因此,要判断馆藏图书资料是否深浅适宜,即纵向结构是否合理,就须对本馆读者利用图书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与深入的研究。下面我们来进行藏书纵向结构定量分析的探讨。
多卷书是“同一著作分若干卷册出版的图书”。虽然分为两卷或两卷以上出版。但在内容上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各卷不仅联系紧密,不能独立成书,而且具有一个总书名……。多卷书的著录方法可分为整套著录和分卷著录两种,通常应以整套著录为原则。
《续修四库提要稿》经过几年的整理(包括分类、排列顺序、句读(点)、校勘订正),即将交中华书局出版,不久就要与读者见面了。其中经部提要4573篇(包括重撰提要78篇),字数估计有250万左右。台湾版(王云五主编)是2384部,几乎只占原稿的一半。其原因,我在前两篇专题研究文章里已道其详,不赘述。正式出版定名为《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下均简称《续修》。
《图书情报工作》在1987年第1期上刊登了刘永胜同志的文章《<图书情报工作>被引分析》(文中简称“刘文”)。该文利用引文分析的方法,从数千条图书馆学和情报学引文中调查了《图书情报工作》等共48种图书馆学期刊和24种情报学期刊,根据被引频数的大小确定了图书馆学、情报学的核心期刊(见表1、表2)。
由广东图书馆协会和香港图书馆协会共同主办的第一届粤港图书馆学情报学学术会议,于1988年1月14日至17日在广州中山大学怀士堂召开。会议由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李燮均教授和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馆长颜达威教授主持。
1987年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在新疆陆续发现多处引人注意的金矿点和矿化带。孙鸿烈、涂光炽、陈国达三同志于1987年9月联名给赵紫阳同志写信反映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开展黄金科研的积极性。随后,赵紫阳同志作了批示。
情报是一种社会资源,为解决情报的供求矛盾,使情报需要者尽快得到所需情报而进行的文献情报工作。便是情报资源的开发工作。情报资源开发按其对象和深度,可分为一次开发、二次开发和三次开发,其开发结果分别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文献情报系统是进行情报资源开发与服务的机构。
《图书情报工作》1987年第3期刊载了傅广荣同志的《“广义图书馆拒绝率”辨析》一文(以下简称“傅文”),文中对鲍国海同志“广义图书馆拒绝率统计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即图书馆各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拒绝率统计和服务量拒绝率统计”(以下简称“鲍文”)的看法提出异议,认为图书馆“并非所有服务项目都能用拒绝率表示”,“不能用服务时间和服务量拒绝率之和来表示服务拒绝率”。笔者认为“鲍文”从广义角度来看待图书馆拒绝率,使拒绝率的涵义得到深化和完善。
著名《大英百科全书》的第一位编者斯美利曾说过一句名言:“实用性应是每种出版物都必须注意的特点,不注意这个特点,不论书籍或其作者都不能得到人们的批准”。事实的确如此,世界上生命力最强、应用最广泛的书刊都具有“实用性强”这个特点。
国外机械期刊文献检索工具种类很多,常用的有下列四种:美国工程索引、应用科学与工艺索引、机械工程情报服务处通报(简称机械通报)和英国现代工艺索引。这四种检索工具中各类机械期刊文献量也不相同。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工作,虽然近些年来,由于各级图书馆学协会和各系统图书馆战线同志的一致努力,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但与其它学科相比,我们的科学研究水平还不够高(重复研究的课题较多),在学科体系上还没有较大突破和创新(高水平的优秀论文较少、一般性的工作研究、经验总结偏多)。
《图书情报工作》1988年第1期刊登了阎海、张兰菊提出和设计的用于查重系统的ISBN记录卡(表)。本文以此为基础,谈谈对该系统的补充意见——附加符号法。按《标准》规定,ISBN号适用于图书和小册子以及其它类型的出版物,如缩微出版物、盲文出版物、声像出版物、微型计算机软件、电子出版物等,但ISBN号并不注明这些出版物。